返回第七十三章(第1/3页)  平凡的世界之新时代的奋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山西这几年变化可真不小。想当年,那里到处都是土土坑坑的小路,土房子此起彼伏。那墙上写的“毛主席万岁”的字样都黑黑乎乎的让人分辨不清到底是什么。种田的老汉扯着沙哑的嗓子,喊天喊地抱怨着,到头来仅仅换得一点点口粮,供年底填饱肚子。各县的面貌那就更不用说了,一到秋冬之际。呼啸的寒风,从大山深处吹来,而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流淌着肮脏的卤水,然后经过那透骨的寒风一洗礼,立马结成绿色的污冰,如果踩上不慎划倒,糊上一脸冰茬子,直把人恶心的连连作呕,几天都不想出门。从远处望去,平房的砖瓦烂都快掉了下来,当时,人们都不愿意出来做生意,也无法做生意。总而言之,要多萧瑟,就有多萧瑟。

    1982年五月,生产责任制的浪潮赶到了这里。这片土地便开始解冻,苏醒……不说别的,粮食的问题在也不用担心了。又过了两年,山西开始撤社改乡,大批大批的公社被拔掉,建起了乡镇企业。去年年底,改造基本完成。这样以来,我们常说的“生意网”便被打开了,四通八方的生意人纷纷带着自己的小玩意来街上卷个小地摊,卖了起来。拉砖车,工程队,文艺部的礼车在街上来来往往,一片兴盛。而原先的土房子也被用水泥重新刷砌了一通。“毛主席万岁”的字样,变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不正是当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提出来的吗。正是这几个字,才让古老的中国开始觉醒,腾飞…大概山西就沾了这几个字的光吧。

    中秋节的前一天,孙少安就和妻子到了柳林。车一驶进这里,他就不由得一惊。天哪,这还是自己当年来的柳林吗?怎么完全变了个样子一样,不说别的,反正看起来要比他们那强多了。田间的作物虽说已经收完了,但是他可以看出来,这些作物肯定都划好区域,井然有序的排列了起来。原本当初这只是一个小村子而已,但是现在,他就感觉农村里面都包含着一个小小的县。居然还有集市和供销社。卖柴米粮油的店铺有也那么好几家,看起来都给人一种十分舒适的感觉。

    秀莲肘着腮帮子,额头贴在车窗上,一直望着自己亲切的家乡。她不听的笑着。一想到马上就可以见到父亲,姐姐,姐夫,她这个心里就美滋滋的。

    少安对妻子说,“哎呀,秀莲,你别说你们这变化的还真不小啊。”

    “那是。这可是我家。你看你经常不回来,也不知道。”

    “这不一年到头忙的没时间回来嘛。这次也答应陪你回来看看你爸,还有你姐。你还顺这话作甚?”少安对秀莲说。

    秀莲撇了撇嘴说,“哼,要不是爸把你撵了过来,你肯定又在那罐子村给人家搞那个砖厂。”

    “行了行了,这个就别在提了。我一想到那边的砖厂,整个人心里就烦的不行。”少安对妻子说。

    紧接着,他又问道,“我这么久没回来了,你姐和你姐夫该不会认不得我了吧。”

    “那可不?都过去几年了,你说呢?”

    “唉,我真是有点不太像话啊。今天晚上,咱好好和你姐,你姐夫喝上一盅。”少安对秀莲继续说道。

    这时,虎子打断了他们,“妈,啥时候能见到姥爷啊?怎么还没到?”唉,这孩子大概已经等不及了,本生坐车就无聊,加上他又有点好动,所以自然而然的就坐不住了,他渴望早日见到姥爷,说不定还会遇到其他和自己同龄的小伙伴哩。而燕子从上了车就一直睡了过去,现在还没醒。她睡得很沉,好像外面发生的一切都和这孩子无关。

    虎子这么一问,少安笑着看了看儿子,什么也没说。就继续跟着班车向着柳林驶去。

    山西的变化不小,那么柳林肯定也是如此。村民住的房子整整齐齐的排列着,挨家挨户都有狗汪的声音还有母鸡的呻吟。一些条件好的农户居然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