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颠覆(第1/3页)  阿姆斯特丹水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阿姆斯特丹水鬼最新章节!

    柏拉图最有名的理论并不是他的著作《理想国》而是他关于现实的阐述。他认为我们现在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现实的影子(shadow of reality)。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就如同一个地下巨大的洞穴(underground cave)一样。每个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被捆绑在十字架上的,因为生而被缚,所以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被缚的,还以为自己是自由的。我们在这个十字架上能做的事只有彼此空谈,但我们却并不能看到对方,所听见的也都是回声。我们在这个完全与世隔绝的世界里也看不到光,这里的光明只有火光,这火光连现实的影子都称不上,只能算作是影子的影子(shadow of shadow)。就是这么个世界,我们却笃定它是真实的,在被缚而生,被缚而死,生生不息。

    非常偶然的,我们中的某个人(必然是我们中最出色的那些人中的一个)出于某个原因,挣脱了身上的锁链,从十字架上走了下来,他摸索着向外走去。离开了火光之后,是一条伸手不见五指、黑暗得如有实质的长长的走廊(long passage),这个被解放了的人(liberated),一路向前,直到他走到了这条长廊的尽头(entrance),有光照了进来。他花了很长的时间才适应了这光,等走出洞口的时候,他见到了太阳,树木,河流,真实的世界(reality)。这个时候他才能算作是一个蒙了光照的人(enlightened,原意是启蒙)。这个人开始思考现实的原因(main principal, main cause),这个原因是指一切事情的原动力。打个比方,你想好好学习,是因为想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你想有好的工作,是因为好工作待遇好;你希望有好的待遇,是因为你想有稳定的生活;你希望有稳定的生活,是因为你……总而言之,一个原因的后面仍会有一个原因,直到最后,必然会有一个原因的背后不再有原因了。这个最后的原因才能被称为“原---因”,就是那个最初的发动一切的(motivate)本源。

    这个获得了自由的人,经过了观察和思考,终于找到了一切事物的本源,比如太阳。那么他现在会做什么呢?他会回到原来的那个世界。这个时候,他那双见过阳光的眼睛无法再适应洞穴里的黑暗,也变得对回音不再敏感。总之,他不再是这个洞穴里最优秀的那个人。但是,他还是回来了,试图把他的同胞们从十字架上解救下来。他跟他们说,他们是被捆绑的,告诉他们,他们眼前的这个世界只是现实的影子。

    你们猜他们会相信他吗?不会的。那这些人会怎么对他呢?嗯,没错,他们不是认为他疯了,就会杀了他。因为他否认了他们的世界,也否认了他们存在的意义。这个人就是先知,先知的下场通常都很惨烈。

    秦月回想到这里,不禁激灵地打了个冷战。教会里的人都站了起来,妈妈也碰了碰她的手臂,她也跟着站了起来。大家开始唱赞美诗。秦月觉得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外人。这不仅是因为她不是信徒,还因为她仍然沉浸在刚才的回忆里,看着周围的世界和人群,觉得一切都不真实。

    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只是现实的影子,那她该怎么办?洞穴的出口究竟在哪里?真实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一切事物的本源又是什么?问题一个接一个,那些曾折磨地她彻夜难眠的疑惑从被她锁着的心房里冲了出来接着质问她:我是谁?抛开世俗的身份我为什么是我?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为什么而生?又应为何而死?当年听完老头讲的柏拉图,秦月就疯了一段日子,因为柏拉图牵动了她原本就有的疑惑。那疑惑是她读卡夫卡的时就已经在心中种下了的:有一个好人(good man,也可以理解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