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1.北宋(二十一)(第3/8页)  [*******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后来在得了松江本地人卢方的帮助后还找了外来人口。

    他的确是抓到了有关这位作者的蛛丝马迹,毕竟夏安然一旬一交稿,这样规律的出现自然会引起旁人的注意。

    白玉堂砸钱痛快,他愿意出钱,自然有人愿意想,也有人愿意去查。

    一路顺藤摸瓜,他很快就找到了夏安然曾经下榻的酒店。

    夏安然在松江可一点都不低调,但凡长的好看的年轻人在这些看脸的时代都无法低调,更何况他初到此处之时可一点没有隐藏自己的意识。

    很快在重金之下,就有人想起来了这个曾经借用过厨房的小郎君。

    "白员外,你手上的云朵糖就是那位夏郎君发明的咧。"

    彼时,白玉堂手里头正拿着"松江特产"云朵糖一串,白乎乎的蓬松絮状物串在细杆子上,的确挺像云朵。

    白家三兄弟都好吃,他二哥在离家之后也没少寄回来各种美食指南,白玉堂从记事开始,白家便是在上升期,他大哥二哥又能干,白玉堂少年时候自然没少吃珍品。

    这点他同他二哥一样,白玉堂吃口清淡,他又长在湖鲜、江鲜、山珍均有的金华,如今也就对海鲜有那么点兴趣了。

    到了松江他就如同耗子掉入米缸一般,他又恰巧赶上冬渔的汛期,此时正是长江鱼群游入东海过冬的时候,虽然味道自然比不上春夏入江繁殖时期的肥美,但通过特殊的烹饪手段也能弱化劣势。

    确认了这位夏郎君就是他要找的人,接下来就要调查他的动向。

    在他心中原来觉得以他的本事,在这小小一处想要寻人岂不是手到擒来之事,他在将寻人的消息散出去后便稳坐钓鱼台,手持钓鱼竿,就等着人咬钩。

    就在这等消息期间,他意外得到了一册松江美食品鉴册。

    据说这本册子是一个外来的游客写,他是在鱼汛最丰的夏季来的,吃遍了松江几乎每一个食铺,此人文笔上佳,对菜肴的形容极其到位,间或还带着点店铺的历史故事和老板的小秘密,以及食材的特殊烹饪方式秘密食单之类的。

    就是行文之间总觉得有些莫名的熟悉。

    可以看得出这人于美食之道颇有了解,顺着这张食单,白玉堂入了不少他以往绝对不会进去的小店。

    滋味确实不错,尤其其中店家的招牌菜,没少让他有惊喜之感。

    尤其是酒。

    以长江流经裹挟的泥沙冲击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壤松软肥沃。

    此处靠海,海水蒸腾的水汽滋润土地,丰富的渔产及其富余产品常备被做成肥料埋入土下,空旷无山的环境能够引日光滋润每一刻稻谷。

    在这样的环境下灌溉生长出的稻谷饱满,口齿留香,以此米为原材料,又引来松江清冽的泉水作为酿酒用水,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带来了最利于微生物繁殖的环境。

    正是这一系列有如天赐的曼妙气候孕育了在后世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崇明老白干。

    当然在此时它还不叫这个名字,只是如凝脂一般的白色浓稠浆液,酒香扑鼻,辛辣味淡到几乎没有,以甜为主的米酒也已成为了此地特产。

    白玉堂喝到的米酒是在阳春三月之时所酿,窖藏将近八个月,正是开坛的最好时候。

    农历三月,南方沿海气候独有的倒春寒情况使得每一年酿出的酒质量都不可控。

    但是,酿酒最美妙的一点就是质量的不可控,原材料、气候、乃至于就是那么一场雨不同,都会使得这一年出酒的质量不同。

    所以在后世收藏酒讲究农庄和年份,只有天时地利都放到了一起,才会使得这一年的酒成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