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高人若稚(第1/2页)  天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关尹令微眯着眼,在其微胖的脸上显得格外猥琐,看得王一凡不由地打了一个机灵,警惕地乜着他,道:“老关啊,你在这儿清心寡欲地修行了千年,可别一来了外人,一来了美女,嗯,最可怕的是一来了帅哥,你就春心萌动了,这对修行可不好。”

    关尹令听罢也不恼火,依旧长须白髯,面露微笑,转过头对王一凡道:“小前辈说笑了,我只是观此女根骨极佳,心性超然,是我道家难寻的传人罢了,并无他念。”

    道家之所以敢以道自称,自有它的道理。天道循环,终有律可守,道家与佛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此,一个悟天,一个悟人,诚然,天也不止是天,人也不止是人,但终究在理念上是不同的。故而,在某些方面,除了大德大能之佛,普通的僧人是远远不及道家方士有灵性的,譬如,在天机之道,除了能证真佛果位的大僧,就连菩萨都只能凭心念,虽然其心念也无差,但与道家的种种天机推演之道差了太远。

    想及此,王一凡也有所理解关尹令对庄与琪的态度为何如此关切了。

    “老关,我们的来意你既明白,现在又给你带来了这么一个好苗子,咱们是不是该动身了?”

    “小前辈所言不错,我是该动身了,不过,我还有些话要说与你听。”

    看着关尹令色眯眯的眼睛再次盯向自己,王一凡不自觉地又一次浑身一颤,浑然没有把这个“道德经修千百年,真武殿后大神仙”的道家老祖的德行放在眼里的架势把坐在一旁的清微气得双目圆睁,不过,毕竟也是在道圣身边修行了多年的武当掌教,祖师一言,便如凡帝一旨,莫有不从之理。清微起身,拂了拂长裙,虽没有尘土扬起,但也有几丝草屑缓缓落下。

    “三位小施主,请随我出去等候。”

    也不等刘亮三人回话,一阵清风徐起,眼还未闭,便已到了门外,清微挽起拂尘,对关尹令和王一凡作揖而退,门,自然也就关上了。

    “有什么话,便说吧。”没了同行友人相伴,王一凡竟正襟危坐起来,此时,还颇有几分宝相庄严的味道。

    关尹令起身,对王一凡三礼九叩,着实出乎了王一凡的意料。

    “您既为客主,自然也担负了客主的责任,我就实不相瞒了。”

    王一凡被这番大礼折腾得很不自在,扭了扭身子没有回应。

    “我曾立誓,不从师之路,不从先人之路,不从古旧之路,因为先师有言,莫遵旧律,慎守陈规。世人皆传我与老师相处一日,便传我五千大道文字而去,这都是事实,但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只有我一个弟子,便在临行前劝诫我大道三千,万言难尽,传下去是德,不传下去也是德。可世人不知道的是,老师离去并非破空而去,位列仙班,所谓的道德天尊也不过是后人对老师的敬仰而生的仙道化身,虽有老师的几分模样,可终究并非我师。”

    王一凡虽然对老子的来去并不好奇,但听得这些千年道家大秘,也不由得竖起了耳朵。

    “那他到底去了何处?”

    关尹令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老师曾言,大道有缺。”

    听得这个答案,王一凡起初并没有什么感觉,可是看着关尹令落寞的神情,王一凡悚然一惊,皱起眉低声道:“难不成,令师是补天道之缺而去?”

    只见关尹令先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看得王一凡一头雾水,不得不静等下文。

    “世人皆知道法自然乃我师所传修行之根本,却不知老师在传我大道后与我所言的劝诫之理明在何处。自然之道是为自然,可是自然却包容万物,正邪仙魔黑白之理皆纳其中,万家之言唯道家法理最晦涩难懂,道家之后再无圣人,就是因为道家,就是万家。”

    王一凡终于懂了,真得懂了,可是越懂就越觉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