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敲定谈判(第1/2页)  华娱特效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至于赵钱孙在忙着什么事情,当然是谈合作的事情。如今红叶数字特效工作室已经拿到了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而作为背后的两大助力,工业光魔和维塔工作室自然也要来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

    当然具体谈判的事情是不会放在现在来谈的,赵钱孙也不是什么专业的谈判人员,今天具体就是大家见一面,先把意向谈下来,接下来具体的才是下面的人去谈。

    工业光魔来的是乔治·卢卡斯以及工业工业光魔的视觉总监约翰·诺尔,约翰·诺尔在业界虽然鼎鼎有名,不过出了特效界,认识他的人真不多。尽管后世国内的影迷们经常说特效重要,但是对于决定一部电影特效好坏的视觉特效总监认识的却不多,就算是约翰·诺尔这样世界顶级的视觉特效总监。

    当然有些人下意识的认为一部电影的视觉特效好坏是要由导演负责的,这种话是对也是错。

    视觉特效总监是一部电影的数字特效的灵魂人物,他们需要全程参与影片拍摄,在需要制作特效的各类镜头拍摄现场给予摄影师,灯光师,演员等相应的协调指导,将拍摄前期的困难降到最低,以便于后期特效的时候呈现更完美的效果。

    视觉特效总监也需要在特效团队中各种职位之间进行协调,让建模,灯光材质,摄像机轨迹追踪,数字绘景,数字合成等等不同工作人员之间架起一个沟通的桥梁,合理的处理不同工种之间由于习惯,软件,设置,素材不同而导致的分歧与问题。最后将整个影片完美的展现电影特效的视觉冲击与魅力。

    也就是说,视觉特效总监在剧组很多时候会与导演的职能相重合。同样这也表明了一部特效电影中,视觉特效总监和导演之间的冲突也会十分的多。

    比如导演在拍摄某个镜头的时候,突然脑洞大开,想更换拍摄手法,以此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更换后的拍摄模式对于视觉特效的效果却大打折扣,那么在这里更换不更换,导演和视觉特效总监之间就会产生冲突。至于冲突后结果可能是导演妥协,也可能是视觉特效总监妥协。

    在好莱坞电影制作是以制片人为中心的,而导演只是作为一名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而这样在有制片人支持之下,好莱坞的视觉特效总监的权利和地位都要高的多,在面对导演脑洞大开,又或者导演脑洞不开的时候,他们往往可以绕过导演直接与制片人进行沟通来决定一部电影的视觉特效的效果。而制片人作为一部商业电影负责人的时候,为了商业上的成功,往往会做出向观众妥协的方案。

    但国内的电影制作却是以导演为中心,虽然2010年后商业电影氛围更加浓厚,让不少剧组开始以让监制的权利增加,但依旧没能改变导演中心制的制作模式。所以在面临着导演与视觉特效总监之间的冲突过程中,胜利的往往是导演,尽管他的行为已经严重伤害了一部电影的视觉效果。至于导演所认为更换后的拍摄效果能不能得到观众的认同,那又是另一种情况了。

    “嘿!乔治。”赵钱孙友好的和乔治·卢卡斯用着,以此表明两人的亲近。

    “你好!诺尔先生。”赵钱孙大量着这个工业光魔的小胡子,约翰·诺尔除了在电影视觉特效领域成就卓越之外,他和他的兄弟托马斯·诺尔还是是图像处理软件adobephotoshop的最初开发者。

    “你好!赵。”

    约翰·诺尔和赵钱孙并不是那么熟悉,虽然约翰·诺尔在工业光魔是顶级的视觉特效总监,但是工业光魔又不是他一个视觉特效总监。赵钱孙和丹尼斯·穆伦到是要熟悉一些。

    维塔工作室来的是乔·雷特利,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他是从《指环王2:双塔奇兵》开始加入维塔工作室。在原时空,维塔工作室在他的带领之下变成了世界顶级的视觉特效工作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