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岭南旧事 第二节(第1/3页)  武林风雨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人行至中午,仍是未见一点异样,早间出门之时一腔悲凉之心,多是变作几分疑惑之意,午间打尖之时,李徒郎同卢颖儿两人也只是草草吃几口,若是行至晚间仍是不见唐价人踪影,宇文远身上之毒便要发作,两人想及此事,不免心中有些发悸。但看宇文远同思玉两人却是意兴颇高,他二人心中生死相随之意已决,也不论酒菜好坏,酒味寡淡,两人推杯换盏,甚是高兴,旁人看来,中毒的倒似是忧心忡忡的李徒郎和卢颖儿一般。

    吃罢中饭,几人上路却是纵马缓行,眼见两边山势渐起,夹着中间一条官道,山上树茂草密,遮天蔽日,只留一线湛蓝天空,草间异花点缀其中,别有意境,间或几道清泉自山崖间激涌而出,泠然有声,在山谷中荡起一丝凉意,令人格外舒畅,宇文远不觉赞叹道:“此处风景虽不比西湖那般秀美,卢家庄那般清逸,但能死于此处,也算是得其所了!”思玉却是笑道:“你在这般清雅地方,说如此丧气之话,也不怕煞了风景!”李卢二人跟在其后,心中却是有几分紧张,不住思量那四句诗中马陵之语,两旁山崖险峻,易下不易上,山道狭窄,又十分腾挪不开,若论夹道设伏,此处正是绝佳地方。

    “前面好似有人弹琴!”思玉正贪着赏玩风景,忽然静听片刻道:“但又不是琴瑟之声,咱们过去瞧瞧!”宇文远此时也隐约听到几声丝弦声响,脸上微微抽搐一下,却不做声,只是信马由缰,朝着那声音所发之处而去。略走片刻,那琴声愈发清晰,此时山路回转,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不过听其琴声,并无曲调,时高时低,乃是有人在调弦。

    “听这琴声,好似是梨园弟子所用的嵇琴,不是那般寻常琴瑟!”思玉略听几声,已知这声音乃是何琴所发,那嵇琴相传乃是晋朝嵇康仿胡人奚琴所制,后世称之为二胡,宋时却是称为嵇琴,盛行一时,思玉在冷光楼之时多曾听过,因此一闻便知。此时远远仍是不见人迹。

    几人转过一道山崖,那琴声已有曲调,呜咽悠扬拉的甚是动听,远远望去,山道半途之上原是有座草亭,想来便是此处人家为行路之人遮风避雨所设,一旦山路上偶遇风雨,便可在此暂行躲避,就是平常无风无雨,也可为远路之人做个歇脚之地,那琴声所发,正是由那草亭而出,只因树木茂密,有些遮挡,因此只能看见那草亭亭顶,却不知其中乃是何人。

    宇文远离那草亭愈近,听得那琴声愈是熟悉,再听那琴声一转,几声高,如青天裂帛,几声低,徘徊婉转,高低相和,奔流而出,琴弦到了极处,舍却弓弦,纯用拨弹之法,铮铮作响,令人激昂慷慨,血脉偾张,便似有人心中积怨将发,眼下就要快意恩仇之意。这一段曲子宇文远如何不知,脸上冷笑一闪,就马上大声道:“如此好曲调,怎地无人唱词?”就听那琴声一转一折,又换弓弦,一阵行云流水,正是醉春风曲调,思玉正诧异这曲调有何唱词?宇文远已然叫了一声板,开口唱道:“哎……呀!我将这乌龙墨恰研浓,我将这紫兔毫深蘸彻。”这一句唱罢,又是跟着拿着腔调念白道:“有道是!白杨树下白杨峪,正是庞涓合死处。今夜不斩魏人头,孙膑不还齐国去。”思玉几人听着

    “哈哈哈,大哥,你这词儿被人抢了去了!”宇文远念白一听,就听草亭中琴声一顿,一个苍老遒劲声音大笑道:“如今却怎的好!反倒成了人家要取魏人头了!”另一人也是跟着笑道:“这也怪不得人家,咱们又不曾伏下十万弓弩手,也不曾料到人家也是听过梨园子弟的人,只是这魏人头,今日还不知是谁!”这声音一出,连宇文远面上神色都是一变,说话之人正是那日显露行迹离去的唐价人,再往前几步,就见那草亭石桌之旁坐着四个老者,桌上放着一壶酒,四只酒杯,其中三人相貌都有几分相似,只是身上衣衫不尽相同,首位坐着的正是唐价人,身边两人陪坐,正对山道,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