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1章 五溪南蛮(第1/2页)  三国之大汉重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初战失利,桓阶开始有些信心动摇了。

    同样的兵放在刘琦手中,战斗力感觉就会成倍增长。

    步兵如此!

    骑兵也是如此!

    区区千骑突骑,就能突破他的重兵防御。

    短短十数日,汉寿失守、孱陵失守、临沅失守、沅南失守……

    挫败的战报如雪花般飞向酌桓阶的手中。

    居武陵者有雄溪、樠溪、辰溪、酉溪、武溪,谓之五溪蛮。

    失败,可不仅仅会让地盘丢失,兵士的减员才是桓阶最最无法承受的损失。

    孤立无援的他已经无路可退了。

    无奈之下,他选择了向沅陵方向撤兵,妄图寻求五溪蛮族的帮助。

    何为“五溪”?历史上有多个不同的注释,从众多的古文献所注释归纳起来,指的就是沅水中上游地区的几条主要支流。

    何为“五溪蛮”?文献上指的就是两汉时期,武陵郡内所属“五溪”地域中的蛮夷。因此古文献又称他为“武陵蛮”,“五溪蛮”,或“武陵五溪蛮”。

    东汉“光武中兴,武陵蛮特盛。”西汉末至东汉初,朝庭**,官府过重的赋徭,迫使武陵郡内的蛮夷纷纷起来反抗。

    这时期的武陵郡,其郡治设在溆浦县城南三里,当时的武陵郡管辖地域很广,它北至湖北宜昌以南,西连四川、贵州的东部,南达广西的三江、龙胜,以及湖南境内的沅水和澧水流域的十三县。武陵蛮夷,就是指这一广阔地域内的蛮夷。

    东汉初,占据在湘西,沅陵、辰阳、溆浦之间的蛮夷,其反抗斗争非常激烈。自东汉建武十九年至建武二十四年,五溪蛮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多次打败朝庭的镇压大军,攻郡克县,占领了武陵郡下辖的许多县城,并也攻占了武陵郡治所在地的义陵县城。

    这次战争,迫使东汉朝廷着出了迁郡废县的重大决定。据载:“后汉建武六年,废县,县界与夷接,为所攻破,至是移武陵郡东出治索县,遂废地,属辰阳。”县志中所指的“夷”就是“五溪蛮夷。”

    把武陵郡治搬迁到洞庭湖畔的汉寿,同时还废了郡治所在地的义陵县,把义陵县地划归辰阳管辖。这在东汉初期应该是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从而标志建于汉高祖五年的武陵郡治与义陵县在溆浦彻底消失。

    由于这时期的义陵被五溪蛮夷所占领,朝庭在多次遣大军镇压无功而返的情况下,汉光武帝才令伏波将军马援率中郎将马成、耿舒、刘匡、孙永等率四万大军征五溪蛮。

    为了这次进攻的路线,马援与所属部将有所争议。载:“初,军次下隽,有两道可人,从壶头则路近而水险;从“充”则涂夷而运远。“当时耿舒主张从“充”道,而马援主张从“壶头”。

    按耿舒的主张,应该是沿澧水而上,首先攻打五溪蛮首领相单程的老巢“充”,;马援则主张逆沅水而上,首先在沅陵、辰溪一带,打掉五溪蛮的主力,然后直捣溆浦,收复被五溪蛮所占领的武陵郡治义陵县城。

    可惜马援在征讨五溪蛮时染病身亡,最后汉王朝也没把五溪蛮怎么样。官军来了,我退进大山;你撤走,我又出来攻掠县城。

    官府管不了,百姓苦不胜言。只好往没有蛮人捣乱的地方迁移。

    这时的五溪蛮夷主力基本都集中在溆浦一带。

    桓阶现在已是骑虎难下之局。

    往北不能,南郡已全部被刘琦控制;

    往东不通,长沙零陵已被郭嘉控制了;

    往南?只能跟蛮族打交道,一切都是未知。

    五溪蛮族作战勇猛,战法灵活多变。

    郭嘉手中的关于蛮族的情报也不多,所以也就不敢冒进了。

    但是,以刘琦的性格,这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