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对论尚书谋西南(第1/2页)  大唐李承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蒙舍诏乃是南诏国的前身,隋末唐初洱海地区小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分别被六个国王统领,被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

    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其军事实力也是六诏中最为强大的。

    坐在龙椅上,李世民疲倦地揉了揉脑门。

    他原本是想与蒙舍诏交好和亲的,贞观四年李靖挥军北上一举拿下东.突厥,但大唐的处境依旧不容乐观。如今大唐北有吐蕃,西有吐谷浑。东北边还有杨广三征不破的高句丽。四夷虎视眈眈,垂涎着中原皮肤嫩滑的女人和肥沃的土地。

    望着殿内的臣子们吵吵闹闹地,李世民心中也很烦。

    “莫要再吵了!”李世民心烦意乱地喝止了殿内诸大臣的争执,长长吐了口气后,沉声说道:“朕召你等来,是为了共同商议出一个对策,并非是要看你等在这争吵不休!……陈叔达,你是礼部尚书,你先来说!”

    “是。”礼部尚书陈叔达跪坐在席中朝着李世民拱了拱手,沉声说道:“臣以为,我大唐乃礼仪之邦,蒙舍诏想与吾交好,这和亲也然……”

    李承乾闻言忍不住鄙夷道:“李尚书,你的意思莫不是要求和亲?”

    见被人打断,礼部尚书陈叔达皱了皱眉,不过碍于李承乾的太子身份,因此不好发作,只好耐心地问道:“太子殿下,依你之见,我大唐要与蒙舍诏交恶?”

    李承乾斩钉截铁道:“是又如何?”

    陈叔达见李承乾如此心高气傲,不由的讽刺道:“太子初入朝堂,不知天下格局。如今大唐的主要敌人还是北方,对于西南顾及很少。若此时和蒙舍诏关系僵硬,在大唐西南方作乱,那么纵然大唐有心但也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哦,陈尚书觉得本宫初等大殿,不知所谓,那本宫还想请教一下,这蒙舍诏国内情况具体如何。”李承乾对于陈叔达的态度倒也不生气,毕竟人家确实也在为老李家江山考虑。

    陈叔达见李承乾如此态度不由自得道:“太子无谓,这蒙舍诏位于洱海,乃是西南边陲六诏最强大的一诏。虽不如大唐之繁华强盛,但也算中兴。国王蒙舍龙文治武功倒也是个明君,二子细奴逻更是骁勇善战统领数万兵马,其他六诏见其旌旗,无不闻风散胆。然也,大唐与之交恶实不明智。”

    李承乾其实对于蒙舍诏也是一知半解,只知晓乃是六诏之一。如今听着陈叔达的解释,内心明朗了很多。于是道:“陈尚书,可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何解?”礼部尚书陈叔达疑惑道。

    李承乾笑道:“适才,陈尚书说道蒙舍诏乃是六诏中最为强大一诏,想必毗邻的其他五诏早已怨声载道,对蒙舍诏恨之入骨,此乃其一。其二,陈尚书又道蒙舍诏二皇子纵横沙场,骁勇善战。那其他皇子对他的想法呢?特别是蒙舍诏当朝太子,做何感想?”

    陈叔达见李承乾说的如此轻飘,便道:“那是蒙舍诏自己的事,与我大唐何干?于和亲何干?”

    满朝文武对于李承乾的一番大言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然而龙椅上的李世民此时喜形于色嘴角微起嘀咕道:“好小子,这法子,啧啧......”

    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等谋臣此时也暗暗惊叹“这小子还和以前一样足智多谋,恐怕这礼部尚书陈叔达不时就要丢了脸面。”

    李承乾对着一脸茫然的陈叔达解释道:“陈尚书适才对于大唐的处境描述无误,但是却也一叶遮目,被形势所蒙蔽。那蒙舍诏在西南国力独秀一枝,想必其他五诏早已有对付蒙舍诏念头,只不过军事力量相去甚远,才默默不得”。

    “倘若我大唐暗中拉拢几个,给点军事援助,想必六诏定会爆发战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