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96】醉下王朝(第1/4页)  明洋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13-0-14

    岳峰所在的画船在秦淮河上游走。各式各样的游船,在明暗相间的波光中游走,宛如巨型的萤火虫飞舞在夜空。品酒赏景。

    虽然南京城大部分地方处于江南,但是比它更南的城市却不承认它属于南方,因为它不够ing致。而比它更北的城市也不认同它的粗犷,因此南京也不属于北方。虽说是十朝古都,但是每一个王朝都英雄气短不成气候,唯一例外的是明朝。巨富沈万三为对明王朝表忠心而出资修建了南京的一半城墙。城墙建起,沈万三被判谋反,巍峨的中华门城楼见证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格言;而朱棣拖家带口北迁,只留秦淮河水绕石城。明朝逃过了短命王朝的劫数,而南京却只有做薄命红颜的份儿,守着全世界最高最完整的城墙发发类似“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幽怨。

    在画船经过的地方岳峰远远看到了巍峨的城墙,还有大明朝的一些官兵在上面游走。可在二十一世纪岳峰也游览过南京的城墙。现在想起似乎还历历在目。

    在南京,无论是徒步、骑车、坐车,在靠近城墙时,总是会下意识地放慢脚步。触摸着青砖发一下呆,猜想一下一百年前曾在此发呆的会是谁,一百年后谁又会在此徘徊。如今的城墙上早已没有了守军,然而城墙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人在静静守候:清晨的中华门城楼前,晨练的人在太阳升起之前就早早地聚齐了。在新雨后的城墙下漫步是件惬意的事,不过,要提防那些绿了墙面的爬山虎,它们随时都会用叶片滞留的水滴借风势在人们头上形成二次降水,不过,被露水打湿也未尝不是件好事。雨停时,在中华门城楼中避雨的人们相继走出城门,沿着绵延的城墙渐行渐远,或者静静地靠着高大的城墙坐下,让温暖的阳光烘干头上的水滴。运气好的话,还会看到那雨后的彩虹,从城墙上升起,在秦淮河中落下,而从彩虹中穿过的,是车水马龙。

    当然,城墙边最亮丽的风景还是那些悠闲的南京人。秦淮河分为内秦淮和外秦淮,内秦淮沉淀着六朝金粉,一直是南京的烟花之地;而外秦淮则是南京城的护城河。号称“世界最完整的城墙”的南京明城墙就是依外秦淮河而建。

    在朱元璋建都南京之前,他的死敌陈友谅曾经率领战舰逆秦淮而上。明城墙下是交战最酣处。徐达、常遇un等明朝开国大将,正是在城楼下喝完壮行酒后登上战舰,投入到你死我活的战斗中。也是在明城墙外,朱元璋把烈酒绑上征辽东大将冯胜的坐骑,以烈酒御辽东之寒;也是在明城墙外,朱元璋摆酒设宴迎大将蓝玉征北元凯旋。然而,当击败竞争对手陈友谅,解除北方威胁后,朱元璋开始把目光投向一起打江山的兄弟,当年出征时获赠烈酒御寒的冯胜,最终却被同一个人赐毒酒见了阎王;开国元勋中唯一得善终者徐达,则主动辞官,交出兵权,宅在内秦淮河畔的瞻园中,饮各地名酒为乐,听秦淮歌i为娱,享声sè犬马之欢。

    正是明朝统治者对人的宽容,对声sè犬马的鼓励,让明朝成为中国继宋代之后第二个人社会。而历史,都是人书写。人怀念明朝时的zi,就像没落的南京市民怀念昔ri“didu”的辉煌。人墨客用字表达他们的情绪,平民百姓则把情愫融入生活中。

    所以在岳峰看来现在自己还没有完全融入这个大明朝的政坛体系,虽说前途艰难可自己也要慢慢去做,只有慢慢做了后面才能慢慢的变的更强。

    在周末时,总会有一波接一波的人背着帐篷到玄武湖靠城墙的一边占位,边枕着城墙听着波涛声看一轮新月挂在紫金山上,边聊着《明朝那些事儿》里的章节,边喝着啤酒,多么惬意的事情。

    南京是最没有排外情绪的城市,因为那场屠城的灾难让所有南京人都变成了“外来”。但南京人的怀旧却是深入骨髓的,因为南京昨ri的声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