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六章 麦饼(第1/3页)  寻味直播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卖麦饼喽——”

    “刚出炉的麦饼喽——”

    徐畅一直觉得,如果你想看到一个城市最真实最生动的一面,那必定是早晨。走街串巷的小摊贩,不绝于耳的吆喝声,热气腾腾的小店铺,人来人往的步行道。每每这个时候,钢筋水泥浇筑的城市似乎才会从睡眠中醒来,开始新的一天。

    吆喝声从外头传来,虽然有些模糊不清,但依旧清晰地钻进了徐畅的耳朵里头。拉开自家的铁拉门,徐畅四处张望了一番,冲那个渐渐变小的人影追去。

    “诶!等等!”

    大概是年纪大了耳朵有些背,徐畅喊了好几声老伯才停下身形。小小的推车上有一个烧得通红的铁炉,冒着香气的一张张圆形麦饼围绕成一圈摆放。

    香气在寒冷的冬天似乎可以实质化。

    “咕噜——”

    光是闻着这味儿,徐畅就有些饿了。

    麦饼是浙省一带的传统名点,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头都能看到它的踪影,不过不同城市之间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差别。

    麦饼通常都是一张直径为20的圆形大饼,厚约2,圆圆的形状如同一轮满月。麦饼的外形并不精致,凹凸不平的表面摸上去触感较硬,浅黄色的表皮颜色分布并不均匀,布满了焦黄色的圆斑。

    就是这种不精致,才是最熟悉的乡间味道。

    来自田间地头的新鲜原料组成了这种手作的街头小吃,经过老火灶膛的炉温以后,留下的不仅是麦饼表皮上凸起的焦黄色圆点,更是徐畅心头不能磨灭的记忆。

    “老伯,这个麦饼怎么卖啊?”

    “6元一个。”

    “那给我来3个吧。”

    “好嘞!”

    老伯从火炉里头拿出3个热气腾腾的麦饼放在案板上,拿着菜刀的手虽然有些缓慢,但还是将满月般的麦饼均匀分成了四半。金黄色的饼皮在炉火的作用下变得酥脆,这一刀子下去就能听见喀嚓喀嚓的声音。

    还能闻到里头热乎乎的馅料香气。

    麦饼有甜有咸,甜的以糖和芝麻为馅,咸的以梅干菜和肥瘦相间的猪肉为馅。在温城大街小巷里最常见的,是带着一点点汁水的咸馅麦饼,也是徐畅的心头好。

    外酥里嫩,肥肉香软又不腻。

    老伯把切好的麦饼装进塑料袋里头,爬满沟壑的大手上沾上了些许酥脆的面皮,又在风中很快跌落在地。或许徐畅是今天的第一个客人,老伯的脸上一直挂着乐呵呵的笑容。

    “小伙子,你这个买这么多是给家里人带吧?麦饼冷了也没关系,反而更脆更好吃。如果你家里人不喜欢吃冷的话,稍微放在锅上热一热就好。”

    “热的时间千万别太长了,不然这个皮会软掉,可就不好吃喽。”

    徐畅赶忙一边接过有些沉甸甸的塑料袋一边点头应着,热气顺着袋口往上冲去,冷不丁就烫了一下徐畅的手。香气直接冲着鼻子而来,让人一时之间有些招架不住。

    麦饼是小本生意,就和平常的饺子馄饨一样。

    如果说饺子馄饨除了堂食外还有售卖生食让顾客回家自己煮这样的话,麦饼是街头的即食性产物。新鲜的梅干菜,被剁碎的肥瘦相间的猪肉,加上少许盐,靠着一只手顺着一个方向不停搅动,好让所有的食材都均匀混合,猪肉也会变得更有嚼劲。这和潮汕的手打牛肉丸是一个道理,其中不知道要付出怎样的辛苦劳作。

    有些人不爱吃肥肉,总会将它们挑出来扔掉,或者要求店家用瘦肉制作。事实上,一个优秀的麦饼少不了肥肉的衬托。若是肥肉放多了,吃起来容易感到油腻,肥肉放少了,吃起来则容易感觉干巴巴。

    真正的行家只要在菜市场里头看上一眼,就知道这是不是一块优秀的材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