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六章 风起(第2/3页)  锦绣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其是近在徐州的刘备,听闻郑玄病逝之时,猛然失色怔住,好一会才伏地痛哭,口口声声呼喊着恩师恩师,最后甚至哭的昏厥过去。

    待众人急救醒刘备,刘备睁眼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报仇!出师!”

    卢植是刘备真正的授业恩师,但不可否认的是,世人皆知郑玄与卢植关系亲近良好,门下弟子也常往来听学,而刘备素来活动在青州徐州一带,谁又知道刘备有没有拜过郑玄为师呢?

    此事就算问郑玄的嫡传弟子门人甚至亲儿子也没用,因为郑玄平生所收的弟子太多了,最盛时数千人听其授业讲课,就算是汉末以来兵荒马乱的,但世人听闻郑玄归于家乡青州高密以后,亦常有千人从四海八方赶来拜师听学。

    于是刘备借郑玄之名对袁氏晋国宣战,却是天下人的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的事。事实上,陈珪陈登父子已经不止一次劝告刘备早日出兵扩张。不过在趁张绣在外而攻袭淮南和在袁曹角逐之间取利两者中,刘备却决定选择后者。

    刘备突然对袁氏宣战,也是出乎了张绣的意料。

    “刘备以袁谭挟持贤能、轻薄待士之罪,以郑玄之弟子为名出兵青州一事,诸位怎么看?”

    端坐于寿春宫大殿之上,张绣将那封奏报扔掷于面前的案几上,俯首向下笑问道。

    以楚国现今经营的情报网之发达,传递消息手段之先进,只不过是刘备发布文告、鲁国军队刚有集结的动态,第二天寿春便是收到了传书。

    方才早有内侍将传书的内容宣读,也只有此时,楚国的众位将领和文臣,才不觉得与他们同殿一起的辅军中郎将裴元绍草莽粗鄙。才会感觉这位没多少武技和领兵才能的人之所以能和他们同处殿堂之下也是有点原因的。

    像别人,诸如刘辟龚都周仓廖化陈策等人,虽然同样都是草莽出身,但多少各自多少都有些实打实的本事,久历行伍之间也慢慢磨砺去了其草莽之气,显出了将风。但唯独这最早就跟着张绣的裴元绍,不仅草寇作风没变,反而却愈加显厉,一身的毛病是一个都没改。

    贪财,喜马,好酒色,不分场合的粗俗言行,愈来愈让以正统文官武将自居的楚国文武难堪。关键在于张绣对于这些却总视而不见,百官之长的贾诩甚至还稍偏袒。好在这位裴将军不是那种得意忘形变本加厉之人,这样众人倒还忍受的下去。

    不过激起众人看裴元绍不顺眼的是,在张绣点兵封将的时候,居然封了裴元绍一个辅军中郎将的军职,一个无甚战功建树的不名下将,居然能先很多功勋武将先授中郎将,自然在军中惹起了一阵波澜。

    好在裴元绍并不在楚国军中任职,或者换一句话说,裴元绍负责的情报打探工作,是半脱离军队系统的,并不受军中大将约束节制,而直接听命报告于张绣。而张绣有时需带兵外出征战,于是实际负责建立楚国情报信息工作的,是丞相贾诩贾文和。

    裴元绍虽然没有过人的武力和本事,但他却有其他人都不具备的本领,那便是对于各种消息的敏感和嗅觉,能够很容易混迹于乡坊村野之间,或者说他原本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能够和各个地方形形的大小人物打交道的人物。

    当然,若是张绣和贾诩实在需要,还是能够找到更多这种人物为自己所用的。其中一些并不比裴元绍差,但是裴元绍之所以能够愈发受张绣亲信贾诩喜爱,却是因为裴元绍是个明白人。

    是个明白人的裴元绍明白,自己改不掉的恶习是为很多武将同僚不喜的,至于有些文官更是对自己从不掩厌恶之色的,不过裴元绍却也不怨天尤人,平日里也只和自己交好的几个老哥们聚聚,做好自己分内事,反正打仗这些事又不从用自己操心,做好分内事过个安生日子也是美哉哉的。

    “某虽然还没收买到刘备身边的佐官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