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八章 袁王妃为母(第1/3页)  锦绣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去年的九月到今年的四月,去掉张绣回程时用在巡视州郡的时间,征蜀之战耗时不过半年,兵马钱粮耗损极小,却使得楚国的疆界往西拓展了八百多里,并取得进出西川之门户重镇江州。

    更重要的是,楚国因为兼并了巴郡得以横跨长江下游,虽然再往南还有南诸蛮部和交州张津势力还未平定,但全据长江以南只是时间的问题。

    到那时,楚国的疆域便可堪后世的东晋王朝。对于楚国君臣们而言,进则可以北伐,图谋统一大业;退则可以划江自守,保得百年无虞。

    当然对于寿春的百姓而言,他们是意识不到这个层面的。

    对于他们而言,张绣的得胜还师归来意味着其他诸侯国更加不敢觊觎淮南,寿春一带将更加安定。

    淮南的农民们可以安安心心渡过自汉末以来第四个没有兵乱和天灾的年头;楚国的商贩大贾们可以大大方方通过江河水道和驰道大路将货物在淮南、江东、荆南等十八个郡转运贩卖,而不用担心战争造成的封锁闭关和强盗水贼的袭扰。

    而且自张绣党政以来,虽然曾在短期内大肆屠杀抄没世家豪族使得人心惶惶,严苛法律和刑典使得人人自危,但是好在张绣清楚意识到施行恐怖政治和独裁专断式统治虽然能极大使自己的统治树立起自己的权威,但是这些都不是长期统治的方法。

    但是对世家豪族的残酷打压和对法律刑罚的苛酷要求最终也慢慢见其成效。首先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大矛盾土地兼并便得以大大缓解,大多数的少地无地农民分到了田地。再其次,有了法律的保障,士农工商各行平等不再是一句空话,商人不用再担心被官吏敲诈勒索,市场环境史无前例的好。

    于是自发的,寿春城内城外十多万百姓夹道而迎。而楚国的将臣们则是对这种突发情况明显应之不及,太尉陈宫不得不派镇北将军魏续率万名楚军士兵在道路旁维持秩序加强警戒。

    而丞相贾诩、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御史大夫袁涣和九江郡太守刘馥多番商议下,最终奏请太子张泉,率百官于寿春城外三十里处迎楚王回朝。

    楚国实行严格的军政分离,废除了前朝列代的君王回朝武百官务必相迎的旧制。而改为臣可以出城相迎,而各将军武官务必忠于其责、肩负其任,不得擅离职守。所以太尉陈宫虽然有心想迎接张绣征蜀归来,却不得不按照规制只能在城楼看着张绣入城。

    话说寿春诸多臣民,在张绣征蜀时最想念其也最盼念张绣归来的,不是才与张绣新婚不得不分离的王妃袁氏,也不是最初提议让张绣趁赵韪叛乱而进攻益州的太尉陈宫,也不是和张绣有着说不清道不明关系亦父亦师的贾诩,更不是其他人,而是张绣的便宜儿子——被张绣命令留守监国的楚国小太子张泉。

    张泉幼年时张绣常常顾不,稍大时又被送到了荆州让袁澜照看。而张泉天性本顽劣,而袁澜却是个世家出身的温婉小姐,哪里看得住蹿下跳稍不注意能房揭瓦的小张泉。惹出了事端也是庞德公先板起脸训斥教育,若是捅到了袁澜这儿,袁澜也多是温言细语开导教育。

    于是这小子长到了八九岁,更是不知天高地厚。只有在荆州面对严师庞德公的时候才会低头挨训。还好回到寿春之后张绣“狠狠”刹住了张泉的不良习气,但是张绣出征之后,张泉便只有在贾诩在旁的时候才老老实实的,其他人则是完全管不住,或是不敢管。

    首先说张绣走后,张泉以太子身份代张绣朝监国。虽说张泉年纪尚小,不足以处事。诸事以各辅政大臣商议后决断,但是张泉还是要坐在王位听朝的。

    而按张泉的性格,哪里是能坐得住的人!

    张绣在时张泉每天除了化课学习,完后功课后便有时间骑马射箭。而现在两天一早朝,小张泉隔一天才能骑马练枪射箭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