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东汉官制及三国时期大概军制(第1/5页)  锦绣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为方便各位读者理解,飞砂贴出有关东汉官制和三国时期大概的军制发展概况,,文中会对官制精简,设定也尽量好理解一些,若是有不懂还可留言提问。

    三国军制大致发展概况

    大将军:仪比三司。东汉在三司上。置掾十人:西曹、东曹、户曹、仓曹、贼曹、金曹、水曹、兵曹、骑兵各一人。〔骠骑、车骑、卫将军、抚军、领军、镇军、四征、四镇、四安。〕

    骠骑、车骑、卫将军:(第二品)为都督,仪与四征同;若不为都督,虽持节,属四征者,与前、后、左、右、杂号将军同;其或散还,自从文官之列,则位次三司。

    抚军大将军:(第二品)

    中军、上军、镇军、辅国、南中诸大将军:(第二品)皆不常设。

    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将军:(秩二千石,并第二品)位次三公,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东、镇南、镇西、镇北四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领兵。{征、镇每不并置资深者为大将军。}

    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将军:(第三品)

    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将军:(第三品)

    前、后、左、右将军:(官品失记)

    诸征、镇、安、平将军:(第三品·通典)〔魏:征蜀、征虏、镇军、镇护、安夷、安远、平寇、平虏、平狄、平难等杂号;又有辅国、虎牙、轻军、冠军、渡辽、横海、等号:皆置官属。蜀:征虏、镇军、镇远、安远、辅国。吴:征虏、镇军、平虏、虎牙、冠军。〕

    中坚将军:(第四品)官属有长史、司马、行正参军。

    前军、后军、左军、右军将军:(第四品)〔又有:建威、建武、振威、振武、奋威、奋武、扬威、扬武、广威、广武、宁朔、左右积射、强弩等号四品将军。蜀有振威、奋威、扬威、扬武。吴有建威、建武、振威、奋威、奋武、扬威、扬武。〕

    诸杂号将军:(第五品)魏:鹰扬、折冲、虎烈、宣威、威远、伏波、凌江、荡寇、昭武、昭烈、照德、讨逆、破虏、讨寇、宣德、威虏、捕虏、殄吴、殄夷、扬烈、建忠、立义、怀集、横野、楼船、复土;忠义、建节、翼卫、讨夷、怀远、绥边等号。蜀:辅汉、安汉(班在军师将军之右)、荡寇、讨逆、讨寇、讨虏、昭德、昭文、秉忠、建义、奉义、忠节、建信、军师、执慎、抚戎、绥武、翊军、兴业、副军、翊武、辅军、绥军、牙门。吴有辅吴、安国、威远、荡魏、平魏、折冲、伏波、虎威、荡寇、昭武、辅义、扶义、横江、绥南、抚边、抚夷、抚越、威南、威北、威烈、厉武、平戎、灭寇。{吴蜀将军品秩无考,以类记}

    偏将军、裨将军、部曲将:(第五品)

    附·

    中领军:(第三品)掌禁兵,主五校尉、中垒、武卫三营。资重者为领军将军,资轻者为中领军,出征则置行领军。

    中护军:(第四品)主武官选举,口{左:上木下示;右: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东汉官制——中央官制

    东汉的中央政府组成沿用西汉官制,以三公领九卿为基本架构。但是实际政治权力已经完全转移到尚书台。东汉皇帝即位,往往以太傅或太尉录尚书事,总领政务。御史台体制贬损,成为少府属官。侍中从西汉的加官转为正式职务,设侍中寺作为侍中的正式官署,隶属少府。

    太傅

    东汉一朝,由于讲求经术,太子宫臣中以太傅为首。太傅借此向太子灌输自己的政治理念。太子即位后,往往以太傅录尚书事,成为事实上的丞相。历史上,赵熹、邓彪、张禹、冯石、冯鲂、桓焉、赵浚均以太傅录尚书事。太傅死,即除此官(不再任命),以示崇重。汉灵帝时,以陈蕃为太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