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片白帆(第1/3页)  锦绣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牛渚,此处向为大江战略要地,江东上游咽喉,是长江三大矶头之一,形势十分险要。是为南北纷争,兵家必争之地。

    昔日孙策在此袭破牛渚仓,获取刘繇积攒的大部分辎重粮草,从此在江东获得战略主动权。其后便强压江东诸方势力一头,更是追着赶着刘繇笮融王朗等人打。

    今日,江东已然安平一统。但是牛渚的战略地位却是不减反增,作为孙策统治核心区域吴郡的第一江防要塞,牛渚一直被孙策所重视。纵然是在与隔江相望的张绣一方交好结盟的情况下,牛渚常驻的兵马也保持在了三千以上的规模。

    在孙策西进扩张的战略筹划中,牛渚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江南虽好,但是相对于中原地区,开发建设的较晚,道路城池等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中原地区可以说存在几十年上百年的差距。虽然说最近几十年来人口大量涌入,但是相对于十分广袤的江南土地,人口稠密的地方相当少,绝大部分地区还是处于一个“地广人稀”尚待开发的地步。

    所以孙策西进的进军路线,主要走的是沿江路线。就是因为仅靠陆路的粮草辎重运输根本不足以保证孙策数万大军的消耗,并且因为江南地广多山丘密林多阴雨的地形气候特点,征发民夫走陆路运粮的性价比实在太低。所以如果要远征,最好利用平静开阔的长江水道,靠粮船走水路运粮才是王道。

    而牛渚,则正是孙策水上粮道的最关键的中转站!

    孙策治下会稽郡和吴郡的粮食一般都是辗转囤积在吴郡曲阿,再运往丹徒水港,装上大船出发,逆水行数百里到牛渚暂歇。在牛渚再装上芜湖以北诸富庶郡县的粮草,最后检修船只,就开赴西征前线。

    从牛渚出港,孙策粮船在上千里的水道都无湾可停无港可泊,因为过了牛渚,沿江南岸再无良港,而且就算有港口,也是张绣治下的丹阳郡县,不到船漏或遇风暴,一般都不会停泊。一路千里行至彭泽,然后直接补给沿江行进的孙策军队。

    这便是牛渚现在之于孙策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

    因此在牛渚的守将安排上,孙策也是相当费了心思。不仅要富有武勇,肩挑军事防备北岸势力的职责;而且要有一定文略,能够胜任调度粮草辎重的重任!

    真实的历史上,孙策在时间长达两年的西征中,曾安排周瑜镇守牛渚。但是此世张绣已经把公瑾挖走了,因此这次镇守牛渚的大将,乃是孙策任命的丹阳都尉全柔。

    可能很多人都不曾听过全柔的名号,但是他的儿子却是一个后来在整个三国都叫得响的人物——东吴名将全琮!

    全柔,吴郡钱塘人。在汉灵帝时期便被举为孝廉,补任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时,弃官归乡,本州辟其为别驾从事,朝廷就诏拜全柔为会稽东部都尉。

    孙策进兵至江东,全柔举兵归附孙策,孙策于是委以重任,表全柔为丹阳都尉,使其驻屯在江东第一江防要塞。

    实际上牛渚属于丹阳郡地界。但是早在刘繇时期,牛渚一直被刘繇麾下大将张英樊能占据,袁术委任的丹阳太守实际上只掌控了牛渚以南的地盘,牛渚以北人口稠密的平原六县属于刘繇掌控。

    等到孙策驱逐了刘繇,牛渚以北的丹阳郡六县便被孙策实际控制。并且孙策安排了担任过丹阳太守的亲舅舅吴景出任丹阳太守。当然,这个丹阳太守没有经过朝廷任命,是孙策自己册封的,严格来说是冒牌的。但是在这军阀乱世,朝廷的诏命大家早就不当一回事了。

    就连象征天下权柄的传国玉玺,孙坚孙策父子也敢当作私物携藏,甚至赠人换兵。只是任命一个小小的太守,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

    更何况,就算我孙伯符任命丹阳太守不合法,那你袁术随意撤换太守,罢免了周瑜叔父周尚任命自己从弟袁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