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大乾内外大致情况(第1/2页)  跛脚的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这几天,郑文在熟悉朝政,了解朝庭内外。

    忽然发现朝中的情况远没有他想像的那么复杂与危急。

    原来大乾京都燕京位于燕地,靠近边地,常年处于游牧民族的兵锋之下,因此燕京常年驻扎着三十万大军,分为三部分。一是依汉例设置的南军和北军,各十万人,他们都是北地武士出身,常年与游牧民族征战,彪悍勇武,精通战争,是在铁与火中成长的精锐军队,驻扎在燕京城外的南北大营,拱卫京师,直属枢密院统帅。

    二就是京营,是大乾立国之初就设立的,十万人,属于京城戍卫部队,负责护卫皇宫与京师,由京营节度使统帅,因此当初郑文封秦飞为国公,他才会那么高兴,因为他从未想过谋反,太难了,京营的十万人已承平太久了,从大乾立国之后就从未出征过,况且里面关系错综复杂,派系就分为好多派系,京营早就是个筛子了,秦飞能整体掌握已经是很不错了。

    京营给郑文的感觉就是,这是一群老爷兵,在京城的作用相当于后世的警察。

    除却禁军,禁军却是一支相当精锐的军队,一万人,一部分出自勋贵,他们是军事贵族出身,有较高的素质,一部分是南北军选拔出身,南北军本身就是为战争而准备的,因此他们还是很精锐的,另一部分却是边军选拔出身,常年驻扎在燕代之地,是面对游牧民族的第一线,其精锐更不在话下了。

    当初的大明宫之变,只是因为先帝暴毙,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因此作为先帝的贴身部队,他们是不能有任何的立场,其立场就是在位的皇帝,因此,当天,他们中立了,否则等新帝一登基,他们就会遭到清洗,没有任何皇帝会留着一支有其地想法的贴身卫队。

    郑文几天前就召见过禁军统领了,一个身材魁梧,满脸胡须的燕地男儿,是父皇的最贴身的护卫出身,今年才四十一岁,是个孤儿,叫李卫,看上去大大咧咧的,却又木讷老实,基本上得到了郑文信任,况且郑文现在也没有人来替换他,先让他干着吧!

    因此,郑文基本上是取得了皇宫的控制权,在皇宫,郑文算是安全了。

    而且通过这几天的了解,郑文发现大乾的军队布置是北多南少,黄河以北聚集了百分之八十军队。书面上大乾有二百万军队,三十万驻扎在京师,山东有十万驻军,河北之地有三十万,陕西、山西、山海关一带驻扎了一百余万军队,整个南方地区只有区区二十万军队。

    郑文看到这个情况,很是无语,又是无奈,看来大乾对南方的统治已经出现松懈了,南方虽向来是富裕之地,但军事上依然是北强南弱,他倒是不担心南方会反叛,只是觉得这会让南方势力抬头,会加大大乾对南方统治的难度。

    郑文在心里深深记下了这个问题,并且还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话:朝庭有二百万军队,一百八十万在北方,二十万在南方,北多南少,警惕南方势力抬头。并且还打上了着重符。

    并且,在登基五十三年之中,他六次巡查江南,并且又先后派遣自己的儿子们数次巡查江南。

    许多后世不明白真相的人,还以为郑文是要多么喜欢江南,才六次下江南!当然,江南也与郑文的一生结下了不解之缘,郑文也在江南留下了不少传说。

    后世,还专门拍了一部《乾帝六下江南》的记录片,以及许多关于此的电视剧与电影,均获得了大众好评,收视率与票房更是高得吓人,出演皇帝的演员为此获得了视帝与影帝的称号。当然,这是后话了。

    而此时的郑文,却是有些惶恐,有些咬牙切齿,为什么?

    因为,他发现此时的大乾周边,有三个政权,一个是大理,一个是西夏,一个是蒙古。

    大理与西夏也就罢了,而蒙古,郑文却发现是一个叫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