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七章 盗王(第1/4页)  残唐仙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古时期,无邦无国,却也有下级和上级的隶属关系。比如家长要对子女发号施令,利用喊话的方式就可以解决:老大去翻地,老二去狩猎,老三负责饷田……

    随着人口繁衍,一个家庭发展成一个氏族,上千号人,居住分布的又比较零散,如果和另外一个氏族争夺水源,靠喊话召集本族内的所有丁壮,估计行不通了。这就要派遣一个大家都认识的人作为使者,挨家挨户通知。

    氏族兼并成部落,部落兼并成邦国,人口好十几万,幅员上千里。君主有什么旨意要下达给全体子民,要找一个大家都认识的使者,也是不可能的事儿。

    接受命令的人和使者不认识,这事儿就不好办,轻则不理你,重则说你招摇撞骗,拉出去喂狗。

    君主的旨意如何下达呢,估计朝廷上的那些大臣没少费心思,于是符节就产生了。

    朝廷替君主造出一种当时来说很高端的东西,说这东西名字叫符节。天子的命令,普天之下,不论远近,符节一到,如朕亲临。

    《周礼、地官、掌节》里记载: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可见符节已经开始使用了,只有那么几种用途,算是符节制度的滥觞。

    到了秦朝,符节制度已经发展的很完备了,符节也有很多种:征税用的竹节状的铜节,发兵作战用的虎节,驿传邮递用的马节等等。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虎节。

    虎节又称虎符,一般用铜制成虎形,并剖分成两半,右符留在朝廷,左符发给出征的大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是“有所”而已,关键时候还得听君主的。

    仗要怎么打,将军说了算;是装装样子还是真打,这个肯定要听君主的,所以大将虽然出征在外,跟朝廷还得时刻保持联系。

    兵者,诡道也。一方为了取得胜利,什么招都敢使的,要是有人冒充使者假传君令怎么办,这时就得靠虎符了。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信陵君是魏王的弟弟,为取得虎符调兵救赵国,费了不少劲。

    这个故事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虎符是很难伪造的。要是能造个假的,多少钱信陵君花不上?

    虎符分左、右两半,左符有榫,右符对应处便有榫口,这只是其一。虎背上有多条错金条纹,先说错金这道工艺,当时就是很高端的,一般的作坊做不出来,再一个,合符时条纹也得对上。左符,右符的虎腹上都刻着字,分开看谁都不认识,两符合在一起才能认出来是“合同”两字。

    由于很难造假的这条好处,虎符就一直沿用下来,直到唐朝。

    前文说到,高祖李渊的祖父叫李虎。李渊登基后,为了避讳,虎牢关都改名了,虎符当然也不能用了。

    要治理天下,符节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朝臣们灵机一动,就把虎符改成了鱼符。虎变成鱼,虽然不怎么生猛了,但用途是一样的。

    从披毛兽到鳞族,变化的跨度有点大,估计也是这个原因,在唐朝,相对于虎符来说,鱼符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唐朝的鱼符按其功用主要有三种:一是调兵用的鱼符;二是标明官员身份随身携带的鱼符;三是通关过隘用的鱼符。

    曹义金丢失的鱼符就属于上面说的第二类,鱼符上面刻着他本人的名字,在哪个衙门任职,官居几品,俸禄多少等个人信息。

    按大唐规定,刺史以上级别才能佩戴鱼符,归义军虽仿唐制,但也作了一些变更:六品官以上都可以带。就因为这么一推恩,曹义金才有了资格。

    曹义金的鱼符长两寸余,宽不到一寸。平时在鱼袋里装着,系在腰间。这鱼袋也是归义军镇特制的,上面镶金嵌银,表示官员的级别。

    对于官员们来说,鱼袋的设计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