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83章.性格与命运.(第1/4页)  摄政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
    按照何宇的心腹史城的说法蓟辽总督乃是明朝权势最弱的总督。
    这种说法其实是存在一定争议的因为还有一个北直隶总督。
    北直隶总督的治下辖区就在天子脚下成天都要面对朝廷中枢的衮衮诸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看人眼色权势未必就强于蓟辽总督。
    但若是换一种说法说蓟辽总督乃是朝廷之中最穷囧、最吝啬、最拮据的总督就没有任何争议了。
    毕竟吴家虽然连续出了好几位蓟辽总督与山海关总兵但它的势力范围一直都被死死限制在山海关范围所掌握的资源非常有限。
    与此同时吴家还要维持供养一支强军——“关宁铁骑”。
    “关宁铁骑”与“辽东铁骑”乃是齐名并价的当世强军自然是耗资不菲吴家这些年来仅是为了维持这支强军就已是竭尽所能、耗尽了所有资源自然是没有余力享受奢华。
    据传吴家子弟每年只能增添两件新衣服所有族人的内衫都能见到补丁;
    据传吴家每餐都只有一道肉食而且由于吴家雇不起厨娘只能让吴家妻女亲自下厨;
    据传吴家子弟每当是奔赴战场之际所穿甲胄与麾下的“关宁铁骑”将士几乎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要更为破旧许多……
    事实上这些传言并没有任何夸张之处吴家子弟的真实生活水平较之寻常乡绅地主都还要更差一些。
    也正是因为这般缘故吴家才会受到德庆皇帝的猜忌——你吴家宁愿是忍受生活贫寒也一定要把“关宁铁骑”牢牢控制在手里这般表现说它是律己齐家、同甘共苦、发奋图强自然是没有任何毛病但若要说它是狼子野心、积蓄实力、图谋甚大……似乎也很恰当!
    *
    当年朝廷中枢曾是给吴家拨了一笔银子用以建造蓟辽总督在山海关的行营府邸吴家则是转手就把这笔银子的七成数目拨给了“关宁铁骑”总督行营府邸建造之际则是能省就省所以不仅是规模不大占地仅有十余亩看起来也很寒酸。
    吴应熊与吴世霖二人听到吴家老仆的禀报之后自然是不敢怠慢立刻就离开房间然后只是行走了几十步就已经来到了吴家后宅、见到了吴家的老太爷。
    而这位吴家老太爷自然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吴三桂了。
    吴三桂的年纪较之赵俊臣要大了近五十岁如今已是古稀之年与周尚景、郑芝龙是同一辈人。
    但周尚景乃是权倾天下的臣权表率郑芝龙则是雄踞台湾的一方诸侯只要这两位本身没有心生退意哪怕是他们的年岁再大也没有任何人能逼迫他们离开权力舞台。
    吴三桂则是不同无论他在另一个历史时空之中有多么鼎鼎大名但在这个历史时空之中他并没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历史机遇也没有机会率领“关宁铁骑”转战天下自然也就成不了平西王、吴周太祖只能被困在山海关当一个“世代忠良”、“军中表率”。
    后世有人说“命运决定性格”也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而这两种观点在吴三桂身上都有体现。
    因为命运机遇的不同吴三桂这些年来的种种表现就像是《明档》所描述那般——“忠可炙日每逢大敌身先士卒绞杀虏级独多……以报君桥之雠以雪国家之难以甦四民之困揆此数行千古之下可称大忠、大义、大仁孝之圣贤也”。
    总而言之这个历史时空之中若是抛开吴三桂把“关宁铁骑”视作私军禁脔、死活都不愿意交给朝廷的事情那他就是一位忠心耿耿、骁勇善战的军中表率!
    只可惜作为世代忠良、军中表率吴三桂的境遇却要远远不如周尚景这样的权臣、郑芝龙那样的诸侯当他逐渐老迈之后就在朝廷中枢的暗示之下主动离开了军队把权力尽数交给了儿子吴应熊自己则是早早就退居幕后了。
    不过哪怕是吴三桂早已经退居幕后总是摆出一副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