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75章.朱和坚初掌大权(二).(第1/3页)  摄政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
    南京城内突然间爆发了一场民变这件事自然是极为紧要、至关重大必须要迅速平息镇压不能有任何耽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但这件事的紧要程度与重要性是否超过了正在孝陵举行的祭祖大典?
    又或者说是否应该为了这场南京民乱就要影响与打断祭祖大典的进程?
    对于这个问题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无论古今中外许多官员遇到麻烦的第一反应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设法隐瞒消息、能压就压、粉饰太平、不见棺材不落泪!
    这种反应看似是目光短浅、愚蠢至极但其实也有着极为清晰的逻辑思路、以及极为明确的利益考量所以这种事情才会屡禁不绝。
    就以这次的南京民变为例对于那些留在南京城内坐镇的朝廷官员而言若是毫无遮掩的直接呈报情况那就必然是要背黑锅、承担各种罪责也必然是会断送仕途。
    反之若是暂且压下消息设法赶在消息外泄之前独力摆平乱象一旦是侥幸成功了反而是敢于担当、有功无过说不定还有机会升官发财历史上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哪怕是最终无力回天、遭遇惨败自己的罪责与惩处也不会更重多少只是麻烦变得更大、然后丢给朝廷罢了。
    简而言之这般情况下迅速上报情况只对朝廷大局有利但暂且压下消息、设法粉饰太平却有机会为自己谋利。
    在自身利益与朝廷大局之间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牺牲前者、选择后者。
    更何况古人有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意思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项分别是祭祀和战争。
    而目前正在孝陵所进行的祭祖大典无疑就是明朝近年来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
    所以若是立刻向孝陵那边呈报南京民乱之事正在进行之中的祭祖大典必然会受到影响这般情况下若是事后发现南京民乱其实并不严重、很轻易就可以平息决定呈报此事的官员反而还会承担额外罪责。
    正是出于这般想法面对这一天的种种乱象留在南京城内坐镇的官员们可谓是格外反应迟缓。
    当应天书院的贡生们发生冲突、互殴群斗之际他们只是派人传令应天书院自行处理;当整个秦淮河南岸皆是乱成一团之际他们还在反复确认消息真假;当学子们堵在南京礼部衙门外面抗议请愿之际他们只顾着争吵商议;当百姓们开始冲击南京礼部衙门之际他们还妄想着赶在祭祖大典结束之前尽快平息乱象……
    一直等到这场民乱规模越来越大在某些势力的暗中鼓动之下许多百姓不仅是开始冲击南京礼部衙门就连附近的南京衙门也纷纷受到波及与冲击整个南京城皆已是迅速乱成一团之后那些留在南京城内坐镇的官员们才终于是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也终于熄灭了侥幸心理不情不愿的向孝陵那边禀报了民乱之事。
    再加上孝陵外围的层层关卡、反复筛查等到相关消息传到七皇子朱和坚等人的耳中之后时间已是临近晌午。
    对于七皇子朱和坚而言无论是这场南京民乱还是南京官员们的迟缓反应都是早有预料的事情。
    这般局势正是朱和坚的表现机会虽是危险与机遇并存但无疑是他最好的表演舞台。
    于是朱和坚的表演也很快就开始了!
    *
    这个时候孝陵内的祭祖大典虽然已经进入了尾声但若是按照原定流程还需要再等半个时辰左右才能真正结束。
    当南京城内爆发民乱的消息传到孝陵之后孝陵内的所有官员都是阵脚大乱、不知所措。
    相较而言朱和坚的表现则堪称是大将之风、王者之气不仅是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依然是镇定自若的主持着祭祖大典设法安抚了百官情绪、让祭祖仪式顺利进行了下去而且也是当机立断、临场改变了自己的祭文内容、极大压缩了祭祖大典的剩余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