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82章.言传身教.(第1/4页)  摄政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
    询问之际李传文看向肖文轩的目光之中满是期许之意。
    在赵俊臣的众位幕僚之中李传文的地位最高、牛辅德则是最受重用但若论潜力最大则无疑是肖文轩。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肖文轩的功名最高乃是一位举人——若是放在明朝前中期拥有举人功名的读书人都已经可以直接担任朝廷的下层官吏了——在赵俊臣的手底下拥有举人功名的幕僚也只是寥寥几人。
    李传文自从辅佐赵俊臣之后也曾与赵俊臣探讨过科举制度的优劣发现赵俊臣明明是状元出身对于科举制度却是充满了不屑一顾之意对于八股文章的盛行更是深痛恶绝认为这种东西对于治国牧民皆是毫无用处反而是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说是浪费生命也不为过。
    不过赵俊臣厌恶科举制度的同时对于那些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却是极为重视——当然赵俊臣的这种重视相较于德庆皇帝、周尚景等人则是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去年的那场会试朝廷各派皆是注意到赵俊臣趁机把许多杏榜有名的进士纳入门下这些进士投入赵俊臣的门下之后也均是受到了很好的仕途安排这般情况也被很多人视为是赵俊臣野心勃勃的佐证。
    但很少有人留意到赵俊臣同时也趁机吸纳了大量的落榜举人数量足是前者的三倍有余。
    事实上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赵俊臣并不会重视他的书法是否工整、文章是否锦绣、八股是否精通——虽然这些东西才是读书人考取更高功名的必要条件。
    在赵俊臣的眼里进士的能力未必就要强于举人、举人的能力也未必就会强于秀才能在科举道路上取得成就只是代表这名读书人拥有更强的读写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做事之际的专注力这些东西只能算是读书人的基础素质但赵俊臣真正看重的东西也正是这些看似不足一提的基础素质。
    毕竟在这个时代拥有基础读写能力的人也只是极少数罢了。
    赵俊臣认为拥有这些基础素质之后读书人只要是思想还没有彻底僵化就更有机会掌握那些真正有用的知识也就更有机会成为真正可堪一用的人才至于功名则是无关紧要的东西。
    对于赵俊臣的这般看法李传文也是部分赞同的因为他本人的功名也不算高。
    而事实也证明赵俊臣的这般看法确实不能算错。
    就以“联合船行”为例如今在“联合船行”的活动范围之内各地府县皆是驻有一名赵俊臣的心腹——大多是赵俊臣所招纳的落榜书生——负责协调与监督之事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赵俊臣才能把“联合船行”这个庞然大物牢牢控制在手里。
    再比如说赵俊臣目前正在把数以万计的陕甘难民转移到宣府军镇的辖区这件事情在具体操办之际可谓是极为复杂同样是需要大批人才——这些人也大都是出自于赵俊臣去年所招纳的落榜书生。
    就这样方方面面、各行各业赵俊臣所招纳的这些落榜书生如今大多已是成为了赵俊臣各项计划的一环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协助与支持赵俊臣的权势影响才能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突飞猛进。
    否则赵俊臣就算是心里构想了再多的计划也必然会受困于人才的不足无法施展拳脚。
    据李传文所知朝廷今年很快就要举办新一届的乡试了而赵俊臣尝过了去年会试之后招纳大批落榜举人收为己用的甜头之后如今已然是盯上了今年乡试之后的那些落榜秀才了。
    而肖文轩身上所具备的潜力也正是体现于赵俊臣这种截然不同的想法——肖文轩的举人功名足以证明他的学习能力与做事专注力但他的思想并没有因为那些八股文章而僵化反倒是充斥着叛道离经的念头而且还很愿意学习新的东西无疑是完美符合了赵俊臣心中对于“人才”的判断标准。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俊臣对于肖文轩极为看重这一年时间以来一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