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2章 幸福高老庄(第1/2页)  看戏到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树上的蝉鸣,永远是夏天挥抹不去的背景“音乐”,炙热的太阳依旧焦烤着广袤的华夏大地......

    此时已经是农历七月份的时节了!这时的大汉江山,很多地方依然还在爆发着黄巾起义。不过现在的游志已经回到了自己的“老巢”。

    高老庄在众人的努力之下,把庄园的西面开出了一大片空地。于是游志把自己三百人的“军队”驻扎在此。这样做一来是为了训练方便,二来也是可以军民分开,互不影响着。

    此时正值下午三四点的样子,远远的就能听见高老庄西面的军营内传来阵阵地欢呼和叫好声。

    “传球啊!哎呀...伯平啊!你球踢得真的是太臭了啊!咋踢的球啊?”游志脸红脖子粗地喘着气说道。

    原来,现在这高老庄已经把田里的麦子全部给收割入库了,现在这高老庄有一个短暂的空闲时间可以娱乐一下(八月份才能耕犁田地,九月播撒麦种)。所以这游志正和庄内的一伙青年踢着“蹴鞠”(足球的始祖)。这项运动可是好处多多啊!一来了,可以全民娱乐。二来还可以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三来还又能增强集体合作能力。

    蹴鞠它在中国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是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

    秦朝在统一六国后,蹴鞠运动一度也是沉寂。可到西汉建立后,开始又复兴盛。汉朝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队中广泛展开,而且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西京杂记》上就记载: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把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城的未央宫养老,吃穿用度极尽豪华,终日看歌舞伎乐。但他却并不满意,终日闷闷不乐。原来刘太公自幼生活在城市下层,接近凡夫走卒、屠狗杀牛之辈,工作之余的娱乐活动离不开斗鸡、蹴鞠。于是,刘邦就下了一道圣旨,在长安城东百里之处,仿照原来沛县丰邑的规模,造起了一座新城,把原来丰邑的居民全部迁住到新城,刘太公和刘温也迁住到那里。又开始“斗鸡、蹴鞠为欢”,这才心满意足。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知道,在战国时期,足球是城市下层人民喜爱的娱乐活动,到了西汉初年足球也得到贵族阶级的喜爱。桓宽的《盐铁论》中说,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蹴鞠斗鸡”为乐,一般的人们也是在“康庄驰逐,穷巷蹴鞠”,古人居家旅行必备娱乐物。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就很喜欢观看蹴鞠运动。《汉书》记载,汉武帝在宫中经常举行以斗鸡、蹴鞠比赛为内容的“鸡鞠之会”,宠臣董贤的家中还专门养了会踢球的“鞠客”(类似于今天的球星)。可见,在西汉时期,“足球”活动的社会面更为扩大了。

    三国时曹操有可能是位踢球的高手,但至少保证是位超级球迷。《魏略》称有个叫孔桂的人,他蹴鞠玩的实在太好了,因此有记载“故太祖爱之,每在左右。”三国时蹴鞠也很盛行,《会稽典录》曾说:“三国鼎峙,互兴金革。士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所以,如果有人大话历史。称乡村地主出身的张飞是超一流的蹴鞠高手,那倒也不一定是空穴来风。

    由于蹴鞠运动的兴盛,汉代还出现了研究这项运动的专著,汉代曾有人写了一部《蹴鞠二十五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育专业书籍,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班固在写《汉书·艺文志》时,把《蹴鞠二十五篇》列为兵书,属于军事训练的兵技巧类,可惜后来失传了。西汉时期的“项处”是第一个因“足球”而名垂史册的人,不过他的经历却很不幸。《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听,仍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这也使得项处成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