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8章 人口稀少(第1/4页)  看戏到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五月(农历的)的太阳,炙热的焦烤着华夏大地。夏天到临,让每个人的内心都开始燥热起来......

    按理说这也是夏麦收割的农忙时节,往些年间那也是热闹和繁忙的时候。特别是这人口众多的颍川郡。可惜今年天下大乱了,发生了规模浩大的黄巾起义!而这颍川郡大部已经被这黄巾军给占领了。老实本分的农民,机灵一点的都举家搬迁去到别县逃难了,而那无依无靠的或是投降参加了黄巾,或是在家继续过着苦日子熬着!

    总之,这黄巾起义没有改变汉朝的任何恶劣的生存环境,反而是让这日子更苦了!虽说这黄巾军不会欺负老百姓,但是这打起仗来,谁还顾得了谁啊!死人和家破人亡一直是这时代的主旋律......

    此时阳翟城被黄巾渠帅黄邵给重新正顿了一番。还别说,这黄邵确实是比那原渠帅波才(就是文章刚开始,游志冒充的那位渠帅)厉害多了!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阳翟由原来长社败退回来的一万多人马,又迅速壮大到五万多人马。虽然这里面有一多半是非战斗家属人员,但是就算如此,真要算下来这能战之兵也绝不会少于一万人以下!

    题外话:大家肯定会觉得奇怪,怎么才这么点人打仗啊?不是在三国动不动就十几万,百十万人来打仗吗?就算随便一个偏将那也应该要带上个几万人出去厮杀。

    来,让我们看看真实的历史。

    据《后汉书郡国志》所载“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全国有户933.6665万,一户平均算四五口人,那也就是五千来万人!到这灵帝时期,由于天灾战祸,加上瘟疫横行!人口数量估计对半减吧,就算他有两千来万人口!而到三国时期户籍统计是魏的人口总数是443万,蜀94万,吴230万(三国时期总人口数约767万)。

    再让我们看看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的部队人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1 .官渡之战:袁绍、曹操军在官渡直接作战的兵力对比为10.5万比3.3万(加上未直接参战的后军和运输部队,双方兵力对比为12万比3.4万)。

    2 .赤壁之战:《资治通鉴》的记载,周瑜向孙权汇报的曹军实力为:“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曹操的全部中原部队不过15~16万人,新收降的刘表军顶多7~8万。所以曹操全国的军队合计23万多人(这是曹操全部的兵力)。所以曹操在赤壁前线部队应该是十万上下!加上要镇守城关要隘,所以能战之兵估计五万左右(外号称八十万啊!)

    历史记载:孙权派给周瑜的部队为3万人。当时孙权的总兵力估计为7~8万,但由于部队均分散在各地驻守和平定各郡的叛乱,一时很难抽调,加上防御曹军在东线进行的三路牵制性进攻,也需要1万多部队。另外估计孙权自己还带领着2万人左右的战略预备队,位于周瑜的后方(柴桑)。

    而刘备向夏口撤退时在当阳被曹军击溃,估计损失了数千人,因此在战役开始时,刘氏军队仅有1.5万人左右(位于夏口一带,据说刘备还没有参加直接战斗,只是负责把风和助威)。

    所以赤壁之战,实际兵力对比也就是5万(曹操)对4.5万(孙刘联军)。真打的估计是 5万(曹操) vs3万(孙权)。

    3 .夷陵之战:蜀国刘备投入兵力5万,孙权投入兵力5万。

    所以这时打仗大概都是几千人到万把个人的数量才是合理的。大家不要被和电视给误会了!

    这下面还有上高人的记录,可以参考一下(觉得特别牛,所以百度复制下来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