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9章 帝都洛阳(第1/2页)  看戏到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让我们把故事再转到另一边......

    4月29日,伍习带着自己的副官马迟和随从一干人等赶着他跟郭汜从西凉私自带出来的200匹骏马。来到了东汉首都“洛阳城”。

    这洛阳城的规格是仅次于西都长安的,也是大汉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洛阳城内有街道24条,大致是方格形的样式,洛阳城内除了皇宫官署以外,其内部还划分出100多个闾里。闾里间的街道两侧各种植着栗、梓、桐等“行道树木”(绿化树)。这洛阳城的东、西两面各开三座城门,而南面开了四门,北面开着二门,总共洛阳有城门12座。洛阳城内的道路也是十分的平直与宽阔,各门之间均有道路直接通达。相互之间贯通的街道大概宽30米左右,不贯通的街道大概宽20米上下,这城门处的街道各有三条大道,可以九车并行。让进出城门的交通十分的发达和便利。这洛阳城外的四面还有个外郭城,这外郭城大概东西长20里,南北宽15里左右。这外郭城也是各划分出了310个里坊。里坊为正方形,边长一里(300步),每里周边还设上围墙,每面各开一个门,里内为十字型街道。而商市大都就在外郭城的里坊密集之处。这洛阳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主要集中在三个市里面,即为金市、马市和南市。这金市是个综合型的大市场,座落在西部的郭城处,周围大概八里长宽。而马市则在东部的外郭城内,主要从事着马匹和牲畜的交易。而南市自然就在南部的外郭城处,这南市又叫“四通市”是进行国际贸易的场所,内设有“四夷馆”供外宾居住。如果是长期居住的还可以在“四夷里”内划给住宅和园林。

    名词解释:里,是古代一种组织单位。相当于现在城市的社区或者农村的生产队。《续汉书·百官志》记载“一里百家“,大概就是一百户人家为一里。里内设里正(里长)一名。古代讲的乡里,说的就是这个(古代可没有村长这种职位)。在古代一百户人家为一里设“里正”(明朝以后叫里长)一名,十里则为一亭(当年刘邦为泗水亭长,说的就是这个亭)设亭长一名。十亭为一乡,乡则以人口的增减而变更。乡官主要有“三老、啬夫、游徼、有秩”。亭官有“亭侯、亭佐、亭父、求盗”等。“乡,亭,里”的建立完善了古时国家对县以下百姓的全方面的管理和控制,举凡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及地方教化、狱讼、治安、乡里选举等,无不由其承担着。

    伍习等人来到东城的马市。由于这赖贵是这东城马市的有名商人。所以没多大功夫,两方就联系上了。

    “伍军候,郭都尉已经书信给在下了。这200匹西凉骏马在下全部买下的话,以现在的马市行情来讲,西凉骏马大概在3万到4万之间的价钱。那在下就以每匹4万的价格全部买下。所以这总共的价钱是800万铢钱。前几日郭都尉信中嘱咐在下帮忙在洛阳购买粮食一万石。这万石粮食在下共花费钱财100万铢钱。所以现在我应该给伍军候700万铢钱。”赖贵毕恭毕敬地对着伍习说道。

    伍习听后满意地说道:“那就有劳赖老板了!”(这200匹西凉骏马本来就是伍习跟郭汜私底下从西凉各游牧民族抢来的,这就相当于是无本买卖一样。现在伍习既完成了董卓交代下来的购粮任务,又和郭汜共同多赚了700万铢钱。那简直就是两全其美的大好事,当然伍习会满意了。)

    这次伍习来到洛阳本就是办私事赚外快来的,所以自己和手下都是一身普通百姓的便装。

    伍习得这赖贵700万铢钱其实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要知道这汉朝可是没有纸币或者银票什么的。如果换成现钱的话,那可是21吨重(一个铢钱大概重3克左右)。所以为了方便自己携带,伍习要求赖贵给全部换成黄金了。按这行情来换,大概一金值2万钱(南昌汉海昏侯出土2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