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章 拉拢人才(第1/2页)  看戏到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波才(游志)心里想着:“这三千多人跟着就跟着吧,此去他乡,必定还是要些人数来充场面的!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就算几百个人远行都会有些危险。而这几千人如果没有纪律组织的话,在遇到大股人马也未必会比几百人强!现在要做的就是多吸纳人才,不管是会文的还是会武的,那都得统统拿下。等到将来自己有了稳定的根据地之后,就自己来培养人才。”

    波才到现在为止也只认识两个有点文化基础的人。一个是这阳翟县快五十岁的仓吏老头陈中(那时平均寿命短,所以四五十岁的人都已经算是老人了)。另一个是县里地打杂的掾吏王和。波才觉的很有必要先把这两个人拿下,就算没什么大用,管理一下后勤,记记写写还是可以胜任的嘛。

    这阳翟县其实不大,阳翟县城里也就住着几百户人家,主要人员是城里的有钱人和县里的官吏,外加上一些在县城里做买卖和手艺工匠之类的人员。而其它贫困老百姓一般都沿着城外驿道和溪流结社聚团居住着。

    陈中家就住在县城的北区,这北区大部分住的都是低级官吏。陈中就住在其中一座比较破旧的小庭院里。

    老头陈中此时正在家中庭院里编着草席。嘴里还念念道:“唉!希望这兵乱快点平息,要不然城中的百姓就快过不下去喽!”

    陈李氏(陈中老伴)在旁边洗着衣物,却埋怨道:“老头子,你还有闲心关系百姓,你自己就是一个平头百姓!其它当大官的都跑了,就你一个小小仓吏,却摆什么臭架子不走,还去帮那什么蛾贼(黄巾军)看病!现在家里都快接不开锅了...”陈李氏东一句西一句,毫无逻辑的,说着心理的埋怨!

    陈中听后也不生气,却是一直埋头编着草席。

    “敢问,陈老先生是住这吗?”波才穿着便衣带着二狗来到陈中家里。

    陈中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说道:“大帅亲临鄙舍,有失远迎,还望见谅!”

    波才:“无妨,无妨,陈老先生家里近来可好?”

    陈中:“还好,还好,劳烦大帅挂念了!”

    此时陈李氏却在旁边没好气地说了一句:“我们家老头子就是客气!这仗打得都快没饭吃了,还有闲心在家编草席!”说完又继续浆打着衣物。

    波才看了看这破旧的庭院,也是听说这陈中老头是一位奉公清廉的小吏,平常也不会溜须拍马,所以在这阳翟县十几年一直做着小吏,也没有个升迁!这次黄巾军打破阳翟县,其他大官都跑了,就这陈中几个小吏没有跑。还恪守职责地管理着早已洗劫几空的仓库!虽然仓库早已经没有什么财物,但那县衙的文档,书牍,还是被陈中保护得好好的(除了波才悄悄毁掉的那些)。

    这留下来的几个小吏,到最后只剩下陈中跟王和。这主要还是陈中跟王和在阳翟县的为人在百姓心中还是很正面和善良的,再又还帮波才看过病。所以才留下一条小命。要不早就跟其他留下的小吏一样,被破城的黄巾军给杀了!(黄巾起义军,大部分都是农民和佃户,所以很痛恨以前欺压他们的官吏和豪强,起义军所到之处都是烧衙杀官,片甲不留。)

    波才对着门外的二狗说道:“二狗,去营里取十石粟米和一千钱送到陈老先生家中!”

    波才本以为这样用物质就可以打动陈中,没想到波才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的人民。当波才说出希望陈中一家跟他一起去阳城的想法时。没想到陈中却果断地拒绝了波才的邀请。理由竟然是故土难迁,和阳翟县的差事不能放下(县老爷都跑了,还有啥子差事!)。

    后来的波才才知道,为什么很难招到这些文臣和武将,或者有点能力的人。这其实都是因为身份的认同感不一样。在这大汉王朝,没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声和出身,那是吃不开的!刘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