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章 黄邵和孙二狗(第1/2页)  看戏到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波帅,不知找卑职何事?”一个头裹黄巾身披皮甲的中年男子拱手说道。他身子的后面还跟着两位青年将领。只见那两位青年长得都是虎背熊腰,各个也是身披着皮甲和头裹着黄巾。这俩人紧随着中年男子身后寸步不离着。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俩青年跟中年男子是一伙儿的。

    由于二狗事先跟波才说过,这中年男子名叫“黄邵”,是这颍川黄巾军的副渠帅。而后面那个两青年一个叫何仪,一个叫何曼,听说还是同宗的兄弟。这兄弟俩也是颍川黄巾军的头目之一,不过这俩兄弟只听命于黄邵的指挥。

    波才(游志)用标准的微笑说道:“黄兄呀!愚弟这些日子失惊孟浪了,劳烦了你操持了几日军务。黄兄可不要见怪啊!黄兄,这几日我不当家,现还不知我军状况如何?”

    黄邵听后,脸色深沉地说道:“我军经长社一战以后,已是元气大伤了!战死战伤和失散的部卒已过万余人,虽然经过几日的集结和修整之后,现在我军手里还剩一万多人马。可是能战之兵却已经不足五千人了啊!”

    黄巾起义基本上都是拖家带口的来参加(没办法,这可是杀头的“买卖”。因此只能带着全家老小。)一般一万人里面起码有五六千人是老弱妇幼,能打仗的也就是四五千的壮男丁。不光是黄巾起义军是这样,就算当时政府军也要这样虚张声势的。如果有个一两万的人马,对外就号称十几万,有个十几万的人马,就敢号称百万雄军。(看样子,忽悠的本事,自古就有之啊!)

    波才听后也是皱着眉说道:“看样子,我军危矣呀!不知黄兄有何良策,能解我军之急。”

    “我军唯今之计只有招兵买马,整修器械,深壑高垒,严守阳翟城!待到我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角)调遣军马南下,与我军汇合。到时,定要让那皇甫狗贼死无葬身之地。”黄邵说完得意地摸着自己的须髯,好像这条妙计马上就要实现了一样。

    “好好好,黄副帅果然是足智多谋,堪比那汉初的韩信和张良啊!”波才拍手笑着夸奖着黄邵...顿时间那黄邵更是得意洋洋的大笑起来,就连同黄邵身后的何仪何曼兄弟俩也是跟着一起大笑。顷刻之间这屋子里已经是笑声满堂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这黄巾军刚刚打了胜仗。

    其实只有游志(波才)才知道,黄邵的计划,表面上看起来很不错,但其是弊病却很多。

    首先是这招兵买马的问题,看看这现在都是什么情况了!能招的人就剩下这阳翟县城附近的人了。且不说城里还剩下多少人,这经过阳翟和长社之战以后,但凡有点头脑和财力的人都是隐匿或者逃亡它处去了。剩在这城里的,不是老弱病残,就是穷困潦倒的。不说到时能不能打仗,就怕遇到大战之时,突然这些人来个一触即溃,哄乱逃蹿,那到时反而扰乱了整个在战斗的黄巾军心。如果是这样,那到时黄巾军恐怕就剩下缚手待宰了...

    还有,等所谓的大贤良师(张角)南下汇合,恐怕那也是痴人说梦。不说别的,就凭游志在后世看了十几遍的《三国演义》。他游志就敢断定,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角他现在恐怕也是自身难保,就更别说还能挥师南下了。这几十方的渠帅恐怕能再次团聚的时候,是要到阴曹地府下面喽!

    游志现在心里突然想起了宋代苏东坡的词句:《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虽然这是大才子纪念他亡妻的的词句,但游志怎么都感觉这词无比贴切现在的颍川黄巾军: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咱书接正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