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是一年元日(第2/5页)  吾汉道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感到棘手而已。像潘楼就凭借着在泉州多年采购经营下的人脉,只花费少许钱财,轻易的就找到了担保之人,让自家的几位年轻仆人,成了“本地人”,成功进入了九州厨院。

    七十二家也不遑多让,凭借各种手段,大多达成了目的。以他们的财力,用钱砸也能砸进去一个呀。

    当然,像七十二家正店这样的只是少数。

    伴随着九州酒楼的扩张,九州厨院的火爆,每个学徒毕业后都能有一份薪水丰厚的工作,供不应求。就算这样,厨师学徒的毕业数量也完全赶不上九州酒楼的扩张速度。

    而九州厨师学院,教授方式也很特别,不像后世那么系统,完全是为了教会学徒做菜而设置。先是练刀工,然后是掂锅,再然后是就是各种固定菜式的练习,九州厨师学院供应大量的食材,材料,全凭借大量的练习,学员才能很快掌握一个个菜式的制作。

    可以说,这完全是催肥,半年就毕业。

    如果放在后世,肯定会被人骂做骗子,被人喷死。一个误人子弟的罪名是逃不掉的。但没办法,时间紧急,没办法系统的学习。

    而这些练习消耗的食材,厨院人数少消化不了,则送去那些孤寡院等一些官府设置的福利场所。这些没有卫生问题,而且菜肉油脂都有,可以说营养均衡。这个年代浪费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种事情杨汉不允许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种无意之举,没想到大大减少了官府的供应,不光赢得了民众的赞扬,也让蔡知县闻听之后,多次视察,赞许不已。听说蔡知县已经上奏知州,要为九州酒楼请一座牌匾回来,但不知真假。

    不光泉州城,所有九州酒楼的分楼全都施行一样的措施,所有厨子伙计都知道,这是那位从不露面的东家定下的。

    所以每日清晨,九州酒楼的伙计都会将前一天积攒的剩饭菜,送去孤寡院,或者放在门口,供乞丐取用。如果是夏天,就改在晚间。

    这为九州酒楼赢得了大量好名声。

    虽然在民间九州酒楼名声很好,九州菜系更是声誉日隆。但在读书人中就不一样了,听到九州厨师学院的名字后,都有点不屑,庖厨小道,也敢称学?在读书人眼里,唯儒学才是正统,其余皆是下流。

    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亘古皆然。

    杨汉当然知道厨院里混进了心怀不轨的人,虽不知是谁,但脱不出同行业竞争者的范畴。多半是他们派来的探子。但他却丝毫不担心,那些人不知道的是,厨院的关键在于两项,一是铁锅,二是炒菜技术。以大宋如今的冶铁技术,还无法支撑铁锅的大量量产,单是铁锅一项就能难倒大多数人。

    倒是可以铸铁锅,但技术不过关,很厚,一个十几斤,谁能掂的起来?这样炒菜的魅力就大打折扣了。

    杨汉又不是七十二家正店,他丝毫不担心铁锅,甚至炒菜的外传。因为这是历史趋势,就算没有他,没有九州酒楼,再过几十年,铁锅的生产技术就会成熟,届时铁锅大量出现,甚至会远销海外。炒菜更是会随着大宋南迁,从东京传遍全天下。

    再说铁锅不能量产,不光限制了九州酒楼,也限制了全天下。换个角度来看,甚至对九州酒楼有利。因为遍观全天下,有谁能有九州酒楼这样庞大的财力与完备的体系,能大规模的扩张?

    唯九州酒楼一家!

    再者,半年能学会什么?厨院充其量教的只是初级的炒菜技术与菜式。就算学徒有少部分外流,但他们也只是学个皮毛,真正的九州菜系要到九州分楼里去学。由老厨师带新厨师,没有几年时间下来,根本就学不会。

    这就是杨汉的考量。

    这点目前还没人看到,等半年后,那些“间谍学徒”毕了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