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梦里不知身是客(二)(第1/2页)  吾汉道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显仪出身低贱,庶出之子,生母在他幼时就得病死了,因为是妾室,连埋入祖坟的资格都没有,被草席一卷葬在荒坡中。

    他还没成年时父亲就去世了,接着被嫡子大哥赶出家门,流落在外衣食无着。不得已十几岁就投入军中,好在生的高大,又习得一身武艺,得以进入禁军。

    杨显仪经历过太宗北伐,平北汉,又跟随真宗御驾亲征,抵抗契丹。几十年来,一路靠苦战,从兵卒到获得官身,然后又一步步高升。澶渊之盟后,杨显仪随屯驻禁军驻扎益州路。晋升益州刺史,益州衿辖,从五品的官职,在大宋可以说是高级武官了(九品为小,七品为中,五品以上。)。

    后来杨武文的父亲杨朝岳带着全家包括刚出生的杨武文将家迁来蜀中,算是在蜀中安了家。后来吐蕃犯边,杨显仪平乱中战殁,当时杨武文才两岁。

    因为自己出身不高,所以杨显仪漠视出身等级,待人温和体恤下人。杨武文的母亲虽然只是婢女,但杨显仪却待之极好。杨武文父亲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除杨武文外,还有正室生的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另外一个儿子是妾室所出。

    四个孙儿中,自小就生的胖大,排行为一的杨武文反而最讨祖父喜欢。

    杨武文的记忆中,有一幕场景特别深刻,那是他周岁时。

    当时举行抓周仪式,满周岁的杨武文被放在地上,他刚刚能坐稳,在一堆五颜六色的东西中搅乱一番后,一手抓了一本论语书(宋及以前论语只是用来启蒙,还没有明及以后的崇高地位),一手抓了一柄木头做的小号铜锤。

    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杨显仪先是一怔,接着哈哈大笑,声震屋瓦。

    那正是杨显仪所使的武器,这让他激动不已,抱起杨武文开怀大笑道:“此子可承吾志。”遂取名杨武文,寓意文武双全。但武又在文前,虽然整个大宋官场甚至社会风气都崇尚文事,贬低武人,但他一生戎马,功名但自马上取,平生以武人为傲。可惜独子杨朝岳虽蒙父荫,走的也是武人的路,但兵法武略都平平庸庸,更别说习成他一身武艺了。反倒事事学文人的勾当,自诩儒将,与几个文艺不精的幕僚诗酒唱和,附庸风雅,不当值时每每一身酒气,对这个独子他已经彻底失望了。

    而通过抓周,杨显仪发现长孙可以接他的衣钵,继承祖志,光大他这一支将门。这让他如何不喜,望向杨武文的目光满是疼爱,至于杨武文是庶出,那又如何?他同样是庶子。今日一切,还不是靠他一双铜锤拼杀而来?

    杨武文的父亲杨朝岳淡定的坐在椅子上,看了一眼杨武文手中的书,目光变得温和,但看到那柄被他胡乱挥舞的木锤,连他父亲都砸到了,可后者却毫不在意,反而大笑道“砸的好,有一把子力气,类我”时,眉头微皱,面露不喜,武事有甚出息?但顾忌父亲,没有多说,目光又回到手中的书册上。

    周围管家仆人使女都纷纷附和,恭喜道贺声不断,杨显仪畅快无比,满面红光。杨武文的母亲是个温顺的小妇人,姿色姣好,她眼中只有杨武文,目露慈爱。却没注意到主母虽强颜欢笑,却目光阴郁,袖中的双手紧紧绞在一起,心中暗恨:“这个贱婢,勾引了喝醉的夫君,生下这个庶孽子。”。

    终于,她从侍女手中一把夺过才十个月的儿子,放在地上,强笑道:“大郎这般壮实,是个武人的好苗子。二郎也快周岁了,父亲与夫君不妨看看二郎会抓什么?说不定杨家能出一位状元郎,广大门楣呢!”

    这句话果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将目光投射在二郎身上,这也难怪,依文治国的大宋,上上下下都以文事为荣,传说当今官家也是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一手字体堪当大家,要不是因为皇帝的身份,著作不能流落民间,加上数量较少,这才埋没,不然传到后世又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