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明莫明兮B(第1/2页)  旷古绝今一樵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八三可之中怎么就

    为官之道,

    难离自谦自卑,

    不知什么时候,少年的意气风发,已是自觉的世故圆滑了~~坐轿再起,张日用内里有触的意绪依然不断不离

    想入仕之前之初,庄子于己飞扬之心曾是那么的熨帖,仿佛仕途再怎么险恶,人也能于中进退在我~~

    “虚而待物,入则鸣,不入则止,”

    何等高屋建瓴的进身大略!

    “形莫若就,就不必入;心莫若和,和不必出。”

    开解困境的良方,又是何等的超拔而周全!

    ~~可之中怎么就独独忽略了庄子的人生智慧是于名于利于崇高及于一切无关百年自在更存身全生的枷锁,要来一个完全的解脱呢?

    可之中怎么就单单忘记了庄子十万余言虽都在强调一个顺字,但他自己于名于利于崇高等等一切无关保身全生的问题,却是从不随顺的呢

    仕之君子,

    不入何能进身,不鸣又何是君子?

    迁就了,随顺了,且心平气和,分寸恰到好处了,那崇高又着落何处,哪又是君子小人的区隔?

    也许这世界什么都没改变,而唯一改变的,只你的初心,你的志意,你的崇高追求而已。

    所以,“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或只能实现“一箪食,一瓢饮”的陋巷和山野之中吧?

    因为,人只要与沉甸甸的权力沾上了边儿,乘物或许便会深坠泥淖,而于铁血权力的不得已,那养中便是一己性命攸关的死穴了吧

    庄老夫子的热心肠,当然是一倾那些忧国忧民的真君子了,

    其根本的着意,是要人看透所谓的崇高而于一切无可奈何之中珍惜一己性命以求百年逍遥自在而已,因此苦口婆心人若执着崇高火中取粟c与虎谋皮,实乃士之君子的大不开窍

    可有用之人,却刻意无用之用,甚至几死以求,这又何来生命的真顺更心的自在呢?

    化尽圭角,性灵自残,百年境遇当然不会危及存身全生了,

    可一己的性命又是什么,真正的人生又在哪里,其中又何谓“天使”之顺,更那逍遥之境又实实着落在了什么地方呢

    退一步讲,既便你为了保身c全生c养亲c尽年下了非常的决心而刻意游戏人生,可世之游戏规则又几多操之在己,天下“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在混浊更铁血的权力面前,还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况天下又几人能有庄真人的大智慧c大材具能于顺与不顺c用与不用之间去舞蹈百年的自在呢

    儒以天下视人生,

    因此人怀天下之志无论成功,还是成仁,当然都难逃名利桎梏了;

    道以天地观百年,

    因此蜉蝣逆旅若真求保身全生,不说治身长久是否徒劳,单那苟全性命的无用之用,就使人从根本远离逍遥自在了吧?

    而佛以无常无我看世界,

    因此生命的本相便是至苦无疑了,此苦虽乃哲人因空而论,但人在面对生存死亡c不尽欲望c内里深心c无垠天地更一切美好美妙至极之时之际,谁又不是哲人呢?

    所以,佛法之苦,还真应了人上至帝王,下至村夫皆有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生命感叹更感悟了吧?

    而佛法于人人皆苦的开解,不管是守五戒以享人天之福,为十善随意妙净诸天,修六度住位菩萨,还是一愿西天净土,一念最终成佛,之中那一切的操之在己,还真叫百年之人生死有依有寄了。

    故此,世间一切小苦c大苦c玄冥之苦,佛法慈悲广大,人人都能从中找到得到百年安然更终极之慰了吧

    但东土之人,无明或许更为深沉,那飘渺的未来,总是难了人的当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