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七章 宝林雾开(第1/4页)  旷古绝今一樵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宝林雾开

    一二八以是因缘

    一二九因缘有数

    一三一因缘一诺

    一二八以是因缘

    慧能佛者觉也之说,虽叫无尽藏耳目一新,但之中仍有许多疑惑,一时还是难以厘清。不知是赶巧还是刻意,饭后刘志略兄妹只单引慧能和无尽藏去了客厅。上茶之后,刘志略说那边还需照应就先行离开了,而慧能刚放下茶盏,已明显意识到机缘难得的无尽藏便接着直直开问了:

    “慧能师父,《涅槃经》言:‘佛三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可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灭寂光,名大涅槃。’慧能师父,如你方才所说,老尼更是有些不明此中因缘二字的着落了。”

    “师太,弟子有个请求。”

    慧能听了,想想却是答非所问。

    “有个请求?”

    无尽藏闻之一愣。

    “师太,弟子答问之后,想请师太抽时间为诵一遍《涅槃经》。”

    “这没问题,可”

    “师太,弟子虽未闻过此经,但就方才这段所言,弟子以为,此因缘二字既可着落生死解脱,亦可着落无明根断,因为生死解脱,无明根断,都可谓涅槃因缘。

    但人无明之所以根断,生死之所以解脱,是佛以大智慧看清了人执我我执的‘了不可得’,因为‘一切根本无故’,那我执执我终将落空。人若以此智观物观我观世界,其根本烦恼岂会有住,那时时事事所缘枝叶岂能挂怀,此中所达之境,是不是或可使人百年大安大宁一切自在无碍;而如此人生,是不是可谓安住常灭寂光便得生命大涅槃了呢?

    所以,弟子以为,般若之智才是无明根断,一切解脱着落的真正因缘。”

    无尽藏听了,讶异之中心目虽为有开,但一时还是不得敞亮澄莹。因为照此说来,所谓涅槃,乃人觉空而百年大安大宁的一种智慧之境罢了,于是又问:

    “如师父所言,觉空而无明根断,一切解脱,此安住常灭寂光实乃人于百年万般烦恼的高妙境界更人生存c生活c生命过程之中大安大宁的一种身心状态,如此那三界何在,万劫又作何解?”

    “师太,《大智度论》谓‘三界所有,唯心所作,何以故?随心所念悉皆得见。’佛亦说‘吾与心斗,其劫无数,今乃得佛。’

    这是否表明,所谓三界,都在人的一心;所谓万劫,即是人念之不断。一事一乾坤,一念一世界,时时事事过去c未来更当下人的心念无边无际,无休无止,即是三界,即是历劫。人一但觉悟‘根本无故’,一切‘了不可得’,便达般若之境。以是因缘,知究竟之空住而不住以断无明,当然生死解脱,时时事事便得大安大宁大自在了。

    师太,此中是不是可谓人安住常灭寂光,更可谓生命当下大涅槃了呢?”

    “三界全在一心,历劫即是念念,慧能师父,那又如何理解观三世于掌中,更如何理解佛之三身四智,三达六通呢?”

    信佛迷佛最为厚重之云和浓稠之雾在无尽藏的心里,当然亦是难去难化的难有例外了。

    “师太,于人心念而言,观三世于掌中,或亦可以解释为一喻。但一般所谓的三身四智,三达六通等等,弟子也多有迷惑,这或许还是弟子远投黄梅更深一层的因由吧。但弟子想说的是,谁又真正见证过佛也罢,菩萨也罢,高僧大德也罢于世所谓的三身四智,三达六通呢?师太入佛久矣,或许有所知见,还望师太于弟子点拨其中一些确切的消息?”

    这时无尽藏不仅一脸惭愧,且更有些迷惘的说到:“这些于经文,倒是有不少记载,也曾听说过一些相关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