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七章,中山风云(十四)(第2/4页)  我的三国有些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相信云长兄,定能及时赶至,完成围歼袁军的战略目的。”

    徐晃跟随刘备日久,焉能不知刘备重人甚过占据地盘。可以说现在徐晃率兵突围,放弃卢奴城,甚至失了中山郡,刘备都不会怪徐晃。反之,守住了卢奴城,保住了中山郡,而折了徐晃,刘备绝对会咆哮,甚至会不计大局,兴兵伐袁。

    关于这点,徐晃无比肯定。也正因为如此,徐晃更不会轻言放弃。为了刘备,为了刘备的大业及知遇之恩,为了守护中山郡,为了消灭袁军的主力,徐晃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玄德公何其幸也!”樊刚没有再劝,叹喟地再次表示决心说:“既然公明将军心意已决,我不复多言,就让我们携手战斗到底。”

    “能追随主公更是我徐晃之平生大幸也!”徐晃不无自豪,又自信无比地说:“德怀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

    城外,袁军主帐内,沮授正召聚众人议事,连重伤的张合也参加了。其主题自然是如何尽快攻下徐晃守卫的卢奴城。

    沮授是心急如焚呀,集中十余万兵力,从三门连续不断地三天三夜攻打并不高大险要的卢奴城,竟然收效甚微。徐晃守得可以说是滴水不漏,毫无破绽可言,这就由不得沮授不焦躁了。

    不过,今天沮授才算愁眉略展,因为徐晃与张合一战已受重伤。这是张合亲口描述的,沮授没理由不信。

    “张将军与敌将徐晃拼了个两败俱伤,徐晃也应该近期内无法动武,这是我们攻取卢奴城的绝佳时机。”沮授与众人议了阵最近战况之后,有点小兴奋地说:“何况城内还有不少我军,只要我们攻下任何一门,都会成为牵制刘备军的一个因素,加速卢奴城的沦陷。”

    “沮太人,话虽如此,可是我们都知道,攻城或守城并不是由个人勇武决定的。”高览并没有如沮授般乐观地说:“徐晃是将才,就算不能动武,其守城能力并不会被削弱。”

    高览的话有道理,徐晃从来不是以武力强横立世,而是以能独挡一面的大将之才而受刘备重用。那怕不与人动手,其胆识谋略及统帅能力也让人侧目。

    “高将军,你岂能长敌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呢!”沮授十分不高兴地说:“个人勇武有时是不太重要,不过卢奴城内就徐晃一个大将,没有徐晃身先士卒为表率,其气势就弱了一太半,明白吗?”

    沮授的话也在理上,守卢奴城就以徐晃为主,樊刚为辅。只要徐晃不倒,卢奴城就不破。当徐晃不能抡斧杀敌,守城将士的心里自有阴影,这是必然的。

    “也许吧!”高览有点阴阳怪气地说:“反正我不看好急切攻城就能攻下,这数天我军已伤亡不下五万之众,也不见拿徐晃如何。徐晃可是不能分身同时守三门的。”

    卢奴城只所以在袁军连续猛攻下,这么久都屹立不倒,徐晃之能是原因。最主要的是其部厉害,骁勇善战,万众一心才是主因。这都得益于刘备日复一日的思想教育,知道为何而战,一支有军魂的兵马才是真正可怕的存在。

    高览不知思想教育为何物?也不知刘备军为何悍不畏死?但是高览与刘备军作战多次,十分清楚刘备军是多么的难啃。

    “高将军,刘备军是能打,其武器也较我军精良,我也承认这点。”沮授目视高览道:“不过现在卢奴城是孤城,若我们不团结一心,一鼓作气打下卢奴城,一旦关羽部来援,我们就没机会了。”

    面对沮授的苦口婆心和低声下气,高览也不好再怪话连篇,亦正色地说:“据我连日攻城的认知而言,如果城内无异动,我军也得半个月才攻得下卢奴城。现在我最担心的是,麴将军能不能阻挡关羽部这么久?万一损兵折将,又功亏一篑就不好了!”

    高览没有说的是,万一兵败,该如何向主公袁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