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洛阳石窟群雄聚,仙音妙律打哑谜。(第1/3页)  这是你的江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1

    腊月二十八,洛阳石窟。

    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家后,便把这件事告诉给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他,如果再听到声音的话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山倾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倾出,奔腾咆哮地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罅中迸出,蓄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则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隆,窟隆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不仅名扬天下,就连一句“龙门开不开”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传说一事,信则有,不信则无。但所有关于洛阳石窟的传说,几乎都在反应一种人民百姓除恶扬善,勤劳朴实,以及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

    洛阳石窟始建于北魏,笃信佛教的孝文帝在迁都的同时,也不忘把佛教的发展转移到洛阳来,于是组织修建僧庙、寺院,开凿石洞,雕刻佛像……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又是百年。如今这千古留存的古迹依然存在,但当时辛勤劳苦的建设者,现在又去了哪里?

    节同时异,物是人非,而今只剩下威严的神祇佛像屹立在此,俯视着苍生的轮回转世,人类的艰辛与悲苦……

    雪下了一夜,直到五更方才停住。天刚微亮,伊河两岸早已挤满了人,就连香积和龙门山上,都依稀可以看见人影。大雪封山,蔚为壮观。银装索裹,更是为清奇俊秀的山峦增添了几分盎然的姿态。

    柳青和贾病方才来到龙门东山,就看到“擂鼓台”前万头攒动,既瞧不清究竟有多少人,更看不清楚他们是谁,但每一个人的项上首级都不在千金之下。

    贾病拉着柳青穿过人群,东走西逛。两人边走边留意,只见潜溪寺内人山人海,宾阳洞里也是比肩接踵,古阳、药王洞更是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就连清幽宁静、萧条之际的香山“九老堂”里,也是熙熙攘攘,往来不绝……

    柳青并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但眼下这幅场景,已令他口呿目瞪忘收唇。贾病更是左瞧右望,嘻哈不停,看看这里,摸摸那里,一刻都不时闲。

    这两人所到之处,众人无不称奇,不过也只当是两个叫花子来围观乞讨罢了,倒也并未多想。

    贾病突然一笑,对柳青说道:“贤弟可曾留意?”

    柳青道:“略微留心,大伙皆是面带忧愁,行事匆忙,却不知何故如此?”

    贾病眨了眨眼睛,道:“这也不难,我们一问便之。”说罢便拦住了旁边一位行路的大汉,抱拳问道:“这位大哥,我们兄弟一路乞讨,路过贵地,却不知为何这山上竟然如此热闹?众人又为何愁眉不展,行色匆匆?还望兄长告知一二……”

    这大汉被两个叫花子拦住去路,自然是心中不悦。却念这乞儿礼敬有加,说话也颇为客气,自己当然更不能失了身份,便道:“我等全是为了秘籍宝藏而来,现在此事也不能算作一个秘密了,告诉你也无妨。”大汉接着又道:“这些人掘地三尺,搜天寻地,来往不息,也无非是为了寻找秘籍宝图而已。但这洛阳石窟占地颇广,龙门、香山又绵延不断,窟龛大小上千,造像也有数万余尊,谁可知这秘籍藏于何处?甚至有些人半月以前就已到此搜寻,也未尝得果。甚至还有人说宝贝早已被人取走,扬长而去了!这发起人到现在还未露面,这又是何意?我等怎能不急?天干火盛,刚刚已有两边人起了冲突,兵戎相见了!拳脚无眼,奉劝二位还是莫要多管闲事,速速离去,远走此地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