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千五百四十五 曹操中风了(第2/3页)  东汉末年枭雄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心为父要是不在了,咱们曹氏可就真的没人能在中央朝廷里说上话,能在陛下身边说上话了。

    子脩,咱们是外戚,外戚的生存之法与一般群臣不同,更何况现在科举大兴,新晋官员无人不有科举进士之身份,你立足未稳之时,我如何能不担忧呢?”

    曹昂低下头沉默片刻,深深感受到曹操的用心良苦。

    “父亲的忧虑,儿子懂,但是我等身为外戚,不更应该谨言慎行,谨小慎微吗?早先,子孝叔在地方统兵,子廉叔和子和在中央带兵,父亲在朝廷为高官,我等在地方为羽翼。

    那时,我曹氏一门极尽尊荣,军政两面都极有权势,固然尊荣,难道不是危机四伏吗?若没有太上皇后在太上皇身边,父亲,曹氏就真的能安然到现在吗?”

    曹昂的话说的就比较直接,当然父子之间,也没什么不能说的,曹操也没有生气。

    曹操于是想起了亲妹妹曹兰,叹息不已。

    “为父当然知道,太上皇后在太上皇身边,是你子廉叔能活着离开京城的最大原因,但是,权在手,又怎么能轻易交给他人呢?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无权,在这洛阳城中,就是蝼蚁。”

    曹操看着曹昂,握住了他的手:“子脩,现在你回到中央,为父终于可以稍微放心,待到完成这项任务之后,若能给你某个弟弟争取回到洛阳,那么为父就能放心的离开这个位置了。”

    说完,曹操有些感慨的看向了窗外:“这内阁首辅,为父做了十几年,这里头有太上皇后多少功劳,为父也不是真的不了解,所以此番以后,为父觉得,是时候乞骸骨了。”

    曹昂有些意外的看着曹操。

    “父亲此言……当真吗?”

    “自然当真,一朝天子一朝臣,太上皇都退位五年了,我们这些老朽要是继续占着要职不松动,怕是就要被赶走了。”

    曹操自嘲的笑了笑:“当今天子的亲信们现在还都在中层职位上磨炼,但是成长起来也是迟早的事情,而且为父这官儿也就七年一任,就算到时候不想走,也要走了。”

    曹昂抿了抿嘴唇,没再多说些什么。

    父子两人同在一个部门办事,虽然有人说这是美谈,觉得这是皇帝的恩典,但是更会有人说这是不注意回避,不注意父子不当共事的政治忌讳,容易引人诟病。

    有史以来的外戚家族权势滔天者多,但是有好下场者甚少,尤其东汉一朝中后期宦官外戚接连掌权,把外戚的名声都给败的一干二净。

    曹氏虽然有权势,也有人愿意巴结,但是也有很多朝官自认清高,不愿意和曹氏来往,甚至因此敌视曹氏,与曹氏不对付。

    那么曹氏怎么能不从中吸取教训,更加的谨言慎行谨小慎微以求取家族的繁衍呢?

    否则太上皇后和太上皇一旦故去,曹氏还有那么大的面子吗?

    在曹昂看来,历经曹仁和曹洪事件之后,曹氏最重要的任务早已不是什么保全曹氏的权势,而是要保全曹氏的生存。

    曹昂看得很清楚,现在曹氏地位崇高,很多官员都愿意巴结曹氏,主要还是太上皇后的面子在,有朝一日发生了变化,曹氏就要面临很不妙的局面了。

    既然如此,还不如早早夹起尾巴做人,也好搏一个谨小慎微的美名,将来好处多多。

    曹操显然也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就想着站好最后一班岗,然后功成身退,带着功勋回到老家,就此安度晚年。

    但是天不遂人愿,曹操还是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身体情况。

    长期案牍工作耗尽了曹操的心力,也让他的身体没有年轻时那么好,货币改革事务繁杂,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曹操昼夜工作,终于支撑不住了。

    兴元五年九月初七,曹操忙碌了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