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千四百六十 当长安城迎来下一个有桃花的二月时(第2/3页)  东汉末年枭雄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觉或许魏帝国的使命就是在三百余年的小冰河时期内护着中华大地维持统一,护着中华文明继续延续。

    就算魏帝国无法支撑到下一个暖温期的到来,但是能在这期间维持住中华的一统,郭鹏觉得他呕心沥血建立这个帝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不管下一个暖温期到来时,他的魏帝国还在不在,只要能让中华文明扛过这一波风雪,不至于沦入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时代,也就够了。

    至于之后是隋唐,还是宋明,亦或是不可预知的其他存在,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文明的薪火始终存在,不曾熄灭。

    奋笔疾书的同时,郭鹏偶尔也会畅想。

    当长安城迎来下一个有桃花的二月时,魏帝国还在吗?

    他呕心沥血建立起来的一切,还在吗?

    农民还有土地可以耕种吗?

    军人还在恪守军规保护这个国家吗?

    帝国教育是不是已经完成了递进式的分级教育?

    穷人家的孩子是不是依旧能读书做官?

    科学有没有发展起来?

    数学有没有更上一层楼?

    停下笔,望着车窗外的苍茫世界,郭鹏觉得,三百多年的时间过去,魏帝国大抵还在吧?

    但是他又感觉,那个时候的魏帝国应该已经腐朽的和东汉末年差不多了,土地兼并,吏治,弊病丛生,摇摇欲坠。

    这样的国家也没什么存在的意义了。

    与其继续带给人们痛苦,还不如快点天降一个猛男,把腐朽的魏帝国一波带走。

    那么,又是什么人能在魏末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取代他的魏帝国,成为下一个引领时代的弄潮儿呢?

    到那个时候,中华文明又走到什么地步了?

    海外殖民的计划是否真正成功,走向海外的华人们是否已经在世界各地从头开始建立起中华文明的火炬了呢?

    他所做的一切,到底能不能给后人带来哪怕一点点、只是一点点的微小的改变呢?

    但愿会有吧。

    哪怕只是一点点,一点点的不同。

    怀着这种惆怅的情绪,郭鹏来到了他此行的最西端,也是魏帝国领土的最西端——镇西都护府。

    镇西都护府的主体坐落在费尔干纳盆地,三面环山,只有一面向外交通。

    只要设立一座关卡、花费少量兵力把持住向外交通的途径,就能关死帝国的西大门。

    大门一旦关上,任何人想要进入帝国西大门从而侵犯帝国疆域,都将遭到帝国的坚决反击,中亚骑兵的铁蹄只能止步于帝国西大门。

    而魏帝国可攻可守,依托镇西都护府的粮食,可以把作战半径扩大到延伸到贵霜帝国和安息帝国的国境范围之内。

    以此为基础,展开对中亚的丝绸之路贸易,则商路得以保全。

    不仅如此,因为地处盆地,镇西都护府虽然属于广义上干旱少雨的中亚地区,但是却得天独厚的具有发展密集农业的基础。

    因此郭鹏在延德九年攻灭大宛设立镇西都护府之后,往西域都护府接连不断的迁入两万余户魏人民户,又收编大宛降民以补充人口劳动力,开始大力发展镇西都护府的农业生产。

    并且后续还打算继续迁入更多的魏人民户,让这一地区的魏人繁衍生息,成为举足轻重的族群,事实上给这块土地注入中华的基因。

    能否把持住这里,对于魏帝国的整个大西北战略来说真的是非常重要。

    相较于北庭都护府和安南都护府依靠破碎的绿洲发展农业的劣势,镇西都护府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它成为西域三府之中农业赋税占比最高的。

    郭鹏安排担任镇西都护府都护的人是曹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