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千三百六十六 父亲到底承担了什么样的压力?(第2/3页)  东汉末年枭雄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才才是一切。

    于是在航海的时候,他非常尊重航海方面的专家,虚心请教,在行军和安营扎寨的时候,又特别注意请教那些随他而来的带兵军官。

    郭鹏为了更方便他掌握军队,交给他的军队里没有军司马以上的中级军官,全都是军司马一级别的中下层军官,全体军司马直接向郭珺本人负责,听从郭珺本人的号令。

    对于这样的安排,郭珺还是高兴且放心的。

    他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虽然读过兵书,接受过军事教育,也在首阳山讲武堂历练过,但是终究只是一个纸上谈兵之辈,论及实战经验,完全不如这批东南兵团里厮杀出来的军司马。

    他们可都是真刀真枪和山越贼人干出来的军功,一个个手上至少有十个首级的功劳,都是刀口舔血的强悍军人。

    和山越贼人在深山老林里互相杀戮,拼死交战,一点一点的把数量超过百万的山越贼人彻底荡平,为扬州增加了超过百万的人口,这份功劳之大,足以让东南兵团的每一名士兵都获得美好的生活。

    在他们面前,郭珺觉得自己除了身份高贵一点,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

    所以他非常注重听取大家的意见,召集大家一起开一个军事会议,然后商讨要做的事情。

    不过虽然是听取意见,可是郭珺牢记着郭鹏交给他的驭下之道。

    必须要自己做出决断。

    无论怎么愿意广开言路,怎么发扬民主风格,最后的决断权,必须自己掌握在手。

    必须要自己做出决断才可以,否则,必然会大权旁落。

    这些军队受到魏军军法的束缚,本身纪律良好,知道一切行动听指挥,郭珺需要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但是决断必须自己做出。

    不能交给别人做出决断。

    得出这个结论之后,郭珺就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但是在最终做出决断的时候,一定是自己做决断,并且不允许任何人有异议。

    如此树立自己的威望。

    并且军事行动进行时,就算自己不懂兵事,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家伙,也不能不随军一起征战。

    他出发之前,郭鹏抱着他告诉过他——为父最早上战场的时候也是个纸上谈兵之辈,数次战场历险之后才得到了宝贵的战斗经验,战斗经验必须要自己去经历才能拥有。

    听,是听不会的。

    去冒险吧,去经历险阻吧,跨越无数的艰难险阻,你的未来就在你的手上。

    当时他心潮澎湃,觉得自己也可以走上郭鹏的道路,成为一代开国君主。

    但是当他真的看到黑压压一片一万人的军队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还是震惊了。

    一万人,有那么多吗?

    排列在一起,一眼望不到头,黑压压的一片,人山人海不足以形容。

    他听说魏帝国随时可以动员起一百多万军队作战,就觉得一万人不过尔尔。

    可是当一万人站在面前的时候,他才明白兵法上所谓的【万兵驱驰】到底是什么道理。

    一万人,恐怖如斯!

    一万人,拥有山崩海啸一般的力量,任何一座城池面对一万人军队的攻击的时候,都不敢说自己一定可以抵抗住,一定可以完好无损。

    带领一万人作战,掌握这一万人的生死,拥有一切的抉择权,为他们的生命负责……好沉重的压力!

    父亲他……一直都是承担这样的压力走到皇帝的位置上的吗?

    不,不止如此,父亲打天下的时候,手上军队几乎达到六十万,战后不断裁军才裁到了三十万的规模。

    父亲到底承担了什么样的压力?

    父亲到底是在什么样的压力之下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