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九百二十一 崔琰有些焦躁(第2/3页)  东汉末年枭雄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件事情崔琰知不知道,崔渠这个游走其中搅动风云带起历史潮流的小人物都是他家的族人,崔琰难辞其咎。

    或者说很多家族都在朝中有这样的小人物,但是偏偏崔渠做得比较过分,被人揭发检举出来,一下子暴露在聚光灯下,把这一丑陋的暗中操作放在了皇帝眼皮子底下让皇帝看到了。

    聪明人在这个时候已经感觉到了深深的恐惧。

    他们想起了那个对荀彧和臧洪下手毫不手软的可怕帝王已经差不多两年没有大规模问责官员了,两年多的宽松生活,似乎让他们放松了警惕和戒备。

    可是那位帝王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

    这一次,难道又要有人付出性命的代价,又要有什么大人物人头落地了吗?

    难道又要有人付出性命作为代价,换取大家的平安过关吗?

    礼部官署之内,崔琰面色惨白,面对几名曾经的门生和故吏担忧的眼神,崔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崔公,眼下的情况,您要给咱们拿个主意啊。”

    “是啊崔公,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崔公,这种事情会牵连很多人吗?”

    看着自己的左膀右臂们惶恐不安的模样,崔琰自己其实也挺慌张的。

    老实讲,这件事情他是不清楚的。

    因为崔渠是家中优秀的后生,他只是想稍微提拔一下,扩充崔氏在朝中的势力和话语权,抢占东汉顶级士族豪门被郭鹏打压之后留下的真空地位,把清河崔氏往上推。

    没有一个家族不渴望走到四世三公甚至五世三公的地位的,老牌豪门倒下了,他们这些新兴势力不就有机会了吗?

    可谁曾想区区一个崔渠居然胆子大到这个份上,私下里结党营私,把手往不该伸的地方伸,得罪了何止一个人?

    更要命的是,这家伙还是打着自己的旗号!

    坐在这个位置上,崔琰是小心翼翼的。

    他本身也是降臣的身份,袁绍战败之后投靠了郭鹏,本身的地位和名气都比田丰要稍微大一些,但是没有混的像田丰那么好,族里还有女人被郭鹏纳为妾侍。

    不过他好歹也是名门之后,得一个礼部尚的职位,他不觉得有什么过分。

    职位上,他也是尽心竭力的为魏帝国打造一套正规且繁琐的礼仪制度,充当各种大型活动的总负责人,还要专门负责公府复试,整天忙得头晕眼花就恨没有分身术。

    谁曾想到头来居然会遇到这种事情。

    但是也不能说他自己是绝对无辜的,因为这个规则他是明白的。

    士人们通过垄断知识而垄断了重要的官职,打压豪强,欺凌黎庶,和皇帝共天下,这个官位自然也是他们来分配的。

    在东汉中后期,从中央到地方,很多官职都是靠着出身和名望就可以确定了,根本不需要皇帝亲自任命。

    皇帝大多数都是幼儿,水平很低,素质也不高,只是走个过场,士人们自己划分一下势力范围,你选择我我选择你,就搞定了。

    可是到了魏帝国就不一样了。

    郭皇帝设立了吏部专门管理全国范围内的官员升迁和任命,州郡县乡村五个级别的地方官吏和中央官吏都要通过吏部的正式任命,带着吏部的任命文才能去上任。

    察举制和孝廉制度虽然还在运行,但是皇帝的意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崔琰主持的公府复试的难度变得很大,很多士人子弟想要通过公府复试到皇帝身边做郎官然后进入政府已经不那么容易了。

    其实这也不算什么,东汉中前期,皇帝们就是这样做的,和郭鹏没有区别。

    举孝廉茂才本身就是如此。

    孝廉茂才什么的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