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三章 松山前线2(第1/2页)  末代驸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三百二十三章松山前线2吴三桂身为军中宿将,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也就是说,他心中或许早已打定主意,完全抛弃救援锦州的想法。

    洪承畴实在有点想不通,为何吴三桂会这样抉择?难道这个军中猛将也被满虏打怕了,怕到完全不顾亲族之情,而选择狼狈逃回宁远。不,肯定不是这样。洪承畴眉头猛然一挑,突然想到了另一种可能,吴三桂或许是想保全自己的实力。

    辽东,在大明的防御体系中,一直是一种很奇怪的存在。说它是大明的疆域,但境内,蒙、满、汉各族混杂,相互之间通婚更是平常之事。在这里,民族之间的界限变的尤为单薄,而亲族之间成为他们最重要的纽带。以辽人治辽,历来就是大明推行的政策。而这就决定,拥有一定实力,且传承久远的辽东大族成为朝廷极力拉拢、扶植的对象。而吴、祖两家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

    自大明萨尔浒惨败之后,满清迅速崛起。这虽然和他们士卒的英勇善战有关,但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满清对辽东大族的分化拉拢。例如佟氏、李氏等大族,他们深知辽东当地的情形,相互之间关系盘根错节。归降满清之后,不仅为他们引路,还不断的说服其他家族投靠满清。这样所产生的危害,比直接出兵带来的危害更大。

    而祖大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他曾经在大凌河之战,被困孤城,粮尽援绝,最终无奈率部中投降满清。后又以计诱骗皇太极,孤身返回锦州。但崇祯帝却不仅没有怪罪他斩杀主战派大将何可纲,投降满清的罪过。反而加封他为左都督,领锦州。

    如若说崇祯帝是因为完全信任他而那么做,鬼都不信,崇祯帝的多疑是天下共知的。但他为何还会那么做?只是因为锦州本就是祖大寿本人的势力范围。朝廷如若归罪下来,他很有可能就会完全归顺满清。一旦如此,形势会更加不堪设想。而让祖大寿领锦州,至少他在明面上还是抵抗满清的。

    满清对祖大寿围而不攻,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善攻城,而祖大寿又防守严密。另一方面,也有不愿与祖大寿彻底决裂的意味在里面。他们只是想逼降祖大寿,让他为自己所用,而不想和祖大寿所率的辽人彻底决裂。

    吴三桂很有可能就是看到了这点。他知道自己就算撤回宁远,祖大寿也会安然无恙。而他保留一部分实力,朝廷就不得不依仗他来护卫宁远。而满虏限于他掌控宁远兵权,不但不会为难祖大寿,更会对他极力拉拢,他祖家的子弟的安全也会得到保障。

    洪承畴叹了一口气,心中暗想。小小年纪,心思却这么重!看来,这个吴三桂,不仅仅只是一员猛将,但薄有韬略。自己之前,还是有点小看他了。现在连他都抱有这样的想法,恐怕这宁远就算不想回也得回了。

    “既然诸位的意见不统一,那就以投票来决定吧!在座的有八总兵,十副将,一监军,一巡抚,包括我在内,共计二十一人。回不回宁远?我们共同决定。来人啊!上笔墨。”

    两个小厮上前,将笔墨一个接着一个的放在众人跟前的短桌上。

    洪承畴站起身来,沉声道:“支持回宁远的将领,就在你面前的纸笺上画一个圈。支持向锦州挺进的,就在纸笺上画一个勾。完成之后,就将自己的纸笺折叠之后,放入这个壶中。之后,我们统计数目,少数服从多数。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是我们集体的决议,谁也别想脱的了关系。我奉劝各位都自己认真考虑一下,因为这不仅仅关乎你我的性命,更加关乎我十三万将士的命运。”

    众人脸色凝重,看着眼前的纸笺和笔墨。那笔犹如千金之重,不好轻易拿起。

    洪承畴看暂时无人动笔,自己首先拿起笔,画了一下,在折叠之后投入壶中。他动作轻快,没人注意他画了什么,看着像圈,又像勾。然后,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