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六章 杨家的教育(第2/4页)  古代的温馨小日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且分的很早。

    这就造成了,杨家的男孩子比同村家庭的孩子所承担的压力要大的多。

    因为分家就意味着自己当家作主了,自己要承担起养活一家人的重任。

    家里几张口吃饭,可不是添几双筷子就能解决的事情。

    一家人的口粮可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

    所以,在杨家人分家之前,做爹娘就必须先让自己的儿子有能力承担这样的重担。

    而这样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

    所以杨家的男人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

    小的时候,做爹娘的就会给儿子灌输你是男孩,要承担家里的责任,要保护家里的女人。

    这样的思想渗透了杨家人的生活。

    不管是实实在在说出来话,还是从生活的小细节来看,做爹娘的都会让杨家的男孩先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杨家从来对男孩子从来没有因为你小,所以你可以不做的说法。

    只要你有能力做事,你就必须为这个家做事。

    虽然做爹娘的没有说,但是做事的时候,他们就会先让家里的男孩子先承担。

    当然,做饭这样的事情还是家里的女人在做。

    可烧火这件事情,在其他家庭看来,这些事情都不是男人该做的事情,都是女人的事情。

    可是在杨家就不一样。

    虽然受大环境的影响,杨家的男人知道做饭不是男人该做的事情。

    可除了做饭,像烧火,摆放桌椅碗筷,端饭菜,这些事情都是该做的。

    就算你真的叫杨家的男人做一顿饭,他们还是能做的出来的,只是味道不怎么样而已,但是还是能吃进肚子。

    杨家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会跟着爹娘一起去田里做事情。

    只要是孩子们能做的,杨家的男孩子都会去。

    大的孩子是爹娘带着做的,小的就是大的孩子带着做的。

    这样,慢慢的流传下来的。

    所以,杨家的男孩子比其他家庭的男孩子要懂事的多。

    因为他们从小就比其他家庭的男孩子承担的多。

    随着时间的流逝,家里的男孩子们慢慢长大。

    他们也会比同龄的男孩子先到田里做事。

    不是像农忙的时候,只是做几天,忙几天,而是十岁左右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跟着自家的爹爹一起学种地。

    等当爹的交了一两年的时候,男孩子们就可以自己单独凭借自己的经验种地收获粮食了。

    这些能力是一般的家庭的男孩子不具备的。

    而且,杨家很重视读书。

    家里只要吃的上饭,就一定会送一个孩子去学堂识字。

    要是负担不起,杨家当爹的就会抽空教孩子学习。

    正因为如此,杨家的男孩子出去的时候,比同龄人有更多的机会,也更受人尊重。

    别人也不会因为年纪和资历的原因而小看了你。

    这是杨家的男人出门安身立命的基础。

    到杨永安他们这一代的时候,杨家没落了,已经没有能力送家里的孩子去学堂了。

    所以杨永平、杨永安和杨春花的字都是杨康荣教的。

    因为在这个时代,很少有种地的能认识那么多的字的。

    能把自己的名字认全,写的上,都是不错的了,更何况是识字呢!

    到杨康荣这一代的时候,杨康荣就要求杨家的男孩子必须会种田。

    不论他将来怎么做,但是前提是他必须要会种田。

    因为这样至少不会饿死。

    所以,杨永安在教育家的孩子们的时候,都是提早就让他们学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