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七十 禅辩(第2/3页)  都市之全能修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不同,或是浪花梦幻泡影,或是旋涡五蕴盛苦,或是砂石六根六尘,或是入海无根生灭,或是四季因果轮回。心苇乃是本心,本性,祖师是在教导我辈当降伏其心,方能得渡。”

    一能大师,舌灿莲花,妙语连连,一字一句,莫不是引经据典,穷尽佛法真意,而对面的智普大师,也是唇齿飞动,两人你一言我一句,针锋相对,却又让众人听得明明白白。

    不知不觉间,针对这个问题,两人已经聊了不下半个钟头,随后才彼此双双合十双手,同宣了一句佛号,相视一笑。

    只见,对面的智普大师双手一合,再次问道:“阿弥陀佛,敢问这浊江是不是江,心苇是不是苇,再问,祖师达摩,渡的是又什么江,那苇又是什么苇。”

    大家学过文言文,两人刚才的对谈,多少都明白其中意思,感叹于两人渊博的知识,巧妙的比喻,让众人顿时有种茅塞顿开的明悟之感。

    是了,这红尘滚滚,不就如那长江吗?自古如是,平缓湍急,四季不同,由西向东,这是自然规律,这就如同人生一般,没有固定的常态,但每个人的生死都是注定,而这芦苇,就是穿梭在这三尺红尘中,你的本心。本心向着对岸,不随波逐流,自然可承载本身渡过苦海。

    这是大智慧,也是大神通!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许多人原本皱着的眉目也舒展开来。

    可道理大家都懂了,可智普大师为什么还问同样的问题,难道一能大师解释的还不够好吗?

    所有人都皱着眉头,想不明白智普大师的意思,倒是周浩莞尔一笑:“佛法是真法,讲的是根本真意c是究竟法门。这浊江自然不是江,这心苇自然不是苇。”

    一旁听得云里雾里的邱艳雪赶忙问道:“怎么?你知道大师在问什么?”

    周浩微微一笑,说道:“我书虽然读得不多,可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顿了顿,说道:“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佛法说一切无根生灭,都是梦幻泡影,传说佛成道时,手掌触地,以大神通现出浊世原形,乃是五光十色的琉璃净土。”

    周浩的话很轻,但周围许多人都听得见,只听周浩继续说道:“佛经有云,四方天地,三十三天,唯我们这一界能修行成道,其他诸天都不适合修行,无法领悟佛理,如地狱,无时无刻都在痛苦之中,自然无心领悟佛法得大解脱,其他几天极乐世界,一生随顺,吃穿不愁,极乐无边,没有贪嗔痴,没有七苦,没有经历也自然领悟不到佛法。”

    说道这,身边的人都安静了下来,即便是两位和尚和微笑不语,相视而笑,静静听着。

    “而话说回来,金刚经三十二品,其实真谛只在开篇第一章,只要懂了那一句‘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也就无所谓后面的我相人相众生相c无所谓后面的五宝布施等等,自然更无所谓最后那一段‘一切有为法,似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边上的邱艳雪听得一愣一愣的,呆呆的问了一句:“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只要你当下明悟,明心见性,这世界就不是这个世界,一切就能看懂看透,你已经是佛,已经如是住了。”

    “这个我不懂,那长江c芦苇有什么关系?”问话的不是邱艳雪,而是边上另外一名青年。只见那人眉头微微皱,似是听懂了周浩话里的意思,又似是不懂。

    “智普大师二问,浊江不是江,心苇不是苇。我的理解是,既然我本就在岸上,本就明心见性,更或者说,我本就已经是佛,眼前的江的这头和那头其实一样,那江自然不在是江,而这芦苇,自然也不需要了。也就是我本有,何须求的意思。”

    总结道:“所以,此时,这江在眼里,自然不是江,而心苇,自然不是心苇,正如心经所言,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