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五十五 汉纪四十七(4)(第2/3页)  白话第一编年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听师傅说:柏伤竹枯,不出二年,将会应在天子身上。今自春夏以来,连有大雨霜雹雷电,这是臣作威作福刑罚急刻所感。太原太守刘瓆,南阳太守成瑨志除奸邪,他们所行诛剪,皆合人望。而陛下受阉竖之僣,于是远加拷逮,三公上书乞请,不见采察。而严被谴让。忧国之臣,将因此杜口了。臣闻杀无罪,诛贤者,祸及三世。自陛下即位以来,频行诛罚。梁寇孙邓,并见族灭。其从坐者,又非其数。李云上书,明主所不当讳。杜众乞死,希望能够感悟圣朝。并无赦宥,而并被残戮。天下之人,咸知其冤。汉兴以来,从没有拒谏诛贤,用刑太深像今天一样的。昔日文王一妻,生有十子。今宫女数千,未闻庆育。应当修德省刑,以广螽斯之祚。按春秋以来及古时帝王,从未出现河清的现象,臣以为河是诸侯之位,清属阳,浊属阴。河当浊而反清,阴欲为阳,诸侯欲为帝,京房易传说:河水清,天下平。今天垂异,地吐妖,人疠疫,三者并时而起,此时却有河清,就如同春秋麟不当见而见,孔子记载他以为异象。希望能屏去左右,极尽所言。书奏不省。

    过了十余日,襄楷再次上书说:臣闻殷纣好色,就出现了妲己。叶公好龙,就有真龙在庭院中游走。如今黄门常侍,都是天刑之人,陛下爱待他们,超过其他正常人。之所以至今没有继嗣,恐怕与他们有关系。又听说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提倡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今陛下耆欲不去,杀罚过理既违其道,又怎么能得到它的保佑呢?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是因为精诚所至,始终守一的缘故。如此才能成道。今陛下*艳妇,极天下之丽,甘肥饮美,极尽天下之味。却又为什么要像黄老一样呢?

    书上,即召入。诏令尚书问状。襄楷说:古时本无宦官,武帝末,数游后宫,这才开始设置。

    尚书承旨,奏襄楷不正辞理而违背经义,假借星宿,造合私意,诬上罔事请下司隶正襄楷之罪法。收送洛阳狱。皇上以襄楷言虽急切,但都是天文恒像之数,因此并不诛杀他,只是令司寇论刑。

    自永平以来,臣民虽有习浮屠术者,但天子却并不感兴趣。至皇上才开始笃好之。常亲自祷祠。于是其法浸盛。因此襄楷提到这事。

    符节令汝南蔡衍,议郎刘瑜,表救成瑨刘瓆,言辞切厉。也坐此免官。成瑨刘瓆竟死于狱中。成瑨刘瓆素来刚直,有经术,知名当时。故天下人为之惋惜。岑晊张牧逃窜得免。岑晊逃亡时,亲友都争着藏匿他。贾彪独闭门不纳。时人怨望他,他说:传言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公孝(岑晊字)以得罪君王获罪,自遗其咎。我既然不能奋戈相待,又怎么能够容隐他呢?于是众人都服他处事公正。贾彪曾为新息长,小民困贫,多不养子。贾彪严为其制,与杀人同罪。城南有盗贼劫杀人者,城北又有妇人杀子者,贾彪出城按验。掾吏欲引其去城南,贾彪发怒说:贼寇害人,这是常理。母子相残,逆天违道。遂驱车北行。案致其罪。城南贼听说了,亦面缚自首。数年间,养子者以千数。人都说这是贾父所生,都取名为贾。

    河南张成善于风角占卜,推占当有赦令,教子杀人。司隶李膺督促收捕。继而逢宥获免。李膺愈怀忿疾,竟案杀之。张成素以方技交通宦官,皇上也颇知其占卜之术。宦官教张成弟子牢修,上书告李膺等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

    于是天子震怒,班下郡国,逮捕党人。布告天下,以使天下之人同心忿疾。案经三府,太尉陈蕃推却说:如今所案者,都是海内人望。忧国忠公之臣,此等之人十世宥之也不为过,岂有罪名不立而至于收掠的呢?因此不肯平署。

    皇上闻之更加愤怒,遂下李膺等于黄门北寺狱。其辞所连及,太仆颍川杜密,御史中丞陈翔,及陈寔范滂之徒二百余人,有人逃遁不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