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二十六 汉纪十八(3)(第1/2页)  白话第一编年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兵至地,下令军中不得杀烧抢掠,人民得以自由地在田野中放牧。开闻讯大喜,说,汉军果然不会攻击我。酋豪靡忘使人来言,希望能够还复故地。充国将他的要求上报,还没有得到回报,靡忘来自归,充国赐之饮食。遣他回去告谕部落中人,护军以下的将领都争着阻拦说,这是反虏不可擅自遣返。充国说,诸君但怀私心,不是忠心为国家考量。话未说完,玺书到,令靡忘可以将功赎罪,后来羌竟然不烦兵革而下。皇上诏令破羌强弩将军诣屯兵之所。约以十二月与充国合兵进击先零。当时,羌人降者已有万余人了。充国自度先零必败,欲罢骑兵屯田,以待其弊。作奏未上,这时进兵玺书已到,充国子中郎将赵卬惧。使其客谏充国说,假如真的兵出破军杀将,以至于使国家倾亡,将军坚守是可以的。但目前局势,出兵与不出兵的利与弊,各占一半,将军又何必强争呢?一旦不合上意,遣繍衣来责将军,将军之身不能自保,何来国家之安?

    充国叹息说,你为什么说此不忠之言?若从开始就用我的计策,羌虏怎么能是现在这个样子?以前让我举荐可巡行羌地的人,我举荐了辛武贤,丞相御史却令皇上派了义渠安国,竟沮败了行羌之计。金城湟中谷每斛八钱,我告诉耿中丞,应该买下三百万斛稻谷,羌人见我军粮充足,必定不敢妄动。耿中丞请求买谷百万斛,才得批下四十万斛。义渠再次出使,又费去了一半,如此一来,羌虏才敢妄动为逆。这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啊。当然已经如此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只是今日兵久不决,四夷但有动摇相因而起,虽有智者,也不能够独善其后了。如此一来,值得忧虑的就不止羌人这一处了。因此我才会以死力争。相信明主是会理解我的忠言的。遂上屯田奏说:臣所将吏士马牛所食用粮谷,调度甚广,而兵革久不能解。如此徭役不息,恐生他变。为明主考虑,此诚非素定庙胜之策,况且羌易以计破,但难以兵碎。故臣愚心,以为击之不便。臣粗略计算了一下,临羌东至浩水,羌虏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垦之地,有二千顷以上。其间邮亭多有败坏,臣前日部署士卒入山,砍伐林木六万余枚,现放在河水边。臣愿罢骑兵,留步兵一万零二百八十一人,分别屯守要害之处。通过河水漕运,将木材运到各处,以修缮乡亭,深治沟渠修理湟水以西道路上的七十余座路桥。使路可通于鲜水左近。至春出营营田,人可耕三十亩。四月草生,发郡骑及属国胡骑各千余,出就水草,顺便为营田者的游兵。并将他们扩充进金城郡。如此可增加积蓄,减省很大一部分费用。如今大司农所转运而来的粮草,足够万人一年之食,今日谨奉上屯田处所,及器用用度的明细。

    皇上报书说:假如就用将军之计,那么,羌虏当何时伏诛?兵当何时得解?该如何才好?希望你能复奏。充国上状说:臣闻帝王之兵,以考量万全取胜。因此贵用谋而贱盲目而战。百战而百胜,并不是善用谋的人的最佳选择。因此先做不可胜的事,以等待敌人可以战胜的时机。蛮夷习俗,虽与礼仪之国有所不同,但是其欲避害就利,爱亲戚,害怕死亡的心态,是和我们一样的。如今敌人失亡其美地丰草,发愁于寄托远遁,骨肉分离,人有畔志。而明主班师罢兵,万人留下屯田是为顺天时,因地利。如此以待可胜之敌,虽不能使其立即伏诛,但最后胜利可綦月而望。羌虏瓦解,前后降者有万七百余人,及受言离去者凡七十余辈,这可是坐而*羌虏的有用工具。臣仅列出不出兵留屯田便宜十二事,其一,步兵九校,吏士万人,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谷,威德并行。其二,因排折羌虏,令其不得归肥美之地,贫破其众,以成羌虏相畔之渐。其三,居民得以共同田作,不失农业。其四,军马一月之食,可足田士一年之用。罢骑兵以省大费。其五,至春由解甲的士卒,顺河湟漕运粮谷到临羌,以示羌虏,为我扬威武,传世折冲的工具。其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