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3章 93.最佳拍档(第2/2页)  木匠皇帝的自我救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的粮饷便可安枕无忧,如此不但可以减轻朝廷的财政压力,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削弱日本。此消彼长之下,不用二十年便可完成圣上制定的第三阶段的战略目标。”

    朱由校知道熊文灿出于行伍,脾气自然火爆一些,不置可否的冲他点了点头,然后把目光投向侯峒曾。侯峒曾在浙江的几年一直打听关于倭寇的事情,视胡宗宪为楷模。此次他又是签订《马关条约》的钦差大臣,掌握的内情要比熊文灿细致,他见熊文灿过于倚重武力,立时提出相反的意见。

    “熊将军言之有理,这也符合圣上以战养战的战略方针,不过下官以为炮弹尚在炮膛时的威力最大,滥用武力反而会适得其反。

    东瀛宣慰司孤悬海外,周边倭寇环伺,若要长治久安就必须依靠当地那些亲华的百姓,以倭治倭。另外还要不断的进行人口迁徙,一方面将内地c朝鲜c台湾c吕宋c占城的百姓迁到九州,另一方面将倭人有步骤的迁到特林c雅库斯克c子卿c哈密,甚至是南疆的乌鲁木齐和库尔勒。”

    对于侯峒曾的建议,朱由校内心为之一颤,暗想此人堪称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其实从落日行动确定的那天开始,内阁c军机处c司礼监就在商讨战后如何重建的问题。双向的人口迁徙是肉体消灭的既定策略,同时也会默许英c荷c葡c西的奴隶贩子们分一杯羹。

    另外,要在东瀛宣慰司强制倭人与外来人口通婚,推行汉化教育,统一语言c文字和服饰,这属于精神消灭。

    最后严禁在日本推广中原的农业技术和农作物,利用粮食来控制他们的人口增长,通过这种内外一起掏空的办法最大限度的尽快日本的灭亡。

    侯峒曾要将倭人迁徙到漠北c北海c南疆的提议暗合朱由校的心意,当年美利坚人就是让印第安人西迁,然后在中途各种追杀,最后成为北美大陆的唯一主人。此时日本人口还有差不多二千万,直接挥起屠刀不太现实,将他们有步骤的迁出去然后慢慢磨死才是最佳的途径。

    听完熊文灿和侯峒曾的建议,朱由校觉得两人一文一武倒可以成为最佳拍档,于是封熊文灿为骠骑将军,任东瀛宣慰司总兵,统领当地的驻防部队,维护岛内的治安。侯峒曾任宣慰使,主抓政务和经贸。李国助c杨天生等人为各州县的知府c县令,负责地方事务。另外,为防止他俩拥兵自重,石见银山由袁可立c戚报国率七万大军把持,具体账目交由司礼监指派的王承恩,直接对皇帝负责。海上的航运安全则由蒋德璟c甘辉,郑芝龙的华远贸易公司只保留商船,战舰全部挪至吕宋和苏门答腊。

    需要说明的是王承恩就是那位陪同崇祯皇帝一起吊死在煤山的大太监,能做到这点说明他有高尚的气节,另外北京城被攻陷后,战死的太监有数千人,远比那些只顾屈膝投降,苟延残喘的东林党更让人钦佩。此时王承恩只有十四岁,本是曹化淳手下的一名侍僮,朱由校深知此人的禀性,对其一见如故,很快便成为司礼监的一名秉笔太监,让他负责石见银山,也足见朱由校的信任。

    (本章完)

    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