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9章 造纸(第1/2页)  原始生存进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间过去一个月,秋意渐浓。

    第一小学正式运营,里面有七个班,其中有五个班招收的是七岁到十二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一共一百个人。

    事实上部落这阶段的孩子还远不止这个数。

    只是,这一百个孩子是李炎精心挑选出来的是,都是智力正常和听话的孩子。

    部落的教育资源不足,李炎不想浪费,倒不如选出大部分的精英进行教育,淘汰掉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孩子,在这个时代,公平并不可取。

    剩余的两个班是专门给部落的部门长、厂长、以及军人等有特殊职位的族人去学习。

    这便是姜部落现时需要学习的人口,李炎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十个教师,那十个教师作为部落的师资力量,传授给更多的族人。

    而剩下的农民、工人等普通人就没有学习的机会,现在部落根本没有给所有人教育的条件。

    部落的教育事业慢慢走上正轨,但李炎觉得,要想普及教育就得发明出纸笔。

    在古代的中国就是一个例子,隋炀帝开创科举制使得平民有书读、有往上做官的可能,但是,这是建立在纸张普及的情况下。

    在纸张普及之前,成本非常高,只有大户人家才消耗得起,直到汉朝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主流说法是发明,其实是改进,使得纸张得以普及,成本降低,各类书籍得以广泛传播,才有后面的隋炀帝开办科举制的条件。

    由此可见,纸张对教育事业的作用是非常的巨大!

    所以,李炎打算把纸造出来,一来可以给族人学习用,二来可以告别用树叶擦屁股。

    纸张的构成是植物纤维,李炎在穿越前是考古专业,曾经研究过这方面的知识,对于造纸,他也略懂一二。

    于是,他带着五个族人在工业园里研究了一个多月。

    失败了几次后,今天总算研究出一些眉目。

    一个院子,里面摆放着各种工具,有石磨、有舂臼、有陶制水池、也有布制的方格抄纸,甚至还有一些压制工具。

    之前总结了不少经验,李炎相信这次一定会成功。

    只见他与族人选择了一些干的葛藤、禾草、烂渔等材料,先将这些材料洗干净、泡烂。

    接着,就将这些材料放到舂臼里捶烂,捶得稀巴烂了,又将这些植物碎渣放到大锅里大火煮制。

    数小时后。

    李炎打开窝盖,只见锅里面一大锅黄褐色的浓粥,还冒着滚滚的热气。

    取过一根木棍,搞拌了几下,浓粥里面有很多碎屑,还有很多很细的纤维。

    这便是纸浆原液。

    纸张的主材料便是这些,不过,这还没完成。

    李炎又命人取来一锅淘米水,也就是煮过小麦的水,这些米水有黏合的作用。

    将一锅淘米水加入去后,又开始大火煮制。

    纸浆的浓度一定要合适,磨成粉末的纸浆要添加了一些熬过的米浆作为粘合剂。

    煮到差不多了,李炎命人收火,待锅里的纸浆冷却后,李炎他们就将这些纸浆倒入一个陶制的大盘里。

    这个大陶盘呈方形,镶嵌在地上,如同一个水池。

    一个方形的木格子下面,粘合着一块麻布,这便是抄纸的抄。

    周围的人在看着李炎,李炎拿着这个方形抄,轻轻地将炒没入纸池中。

    黄黄的纸浆水慢慢没过抄,在米黄的抄上留下一层浅浅的纸层。

    这个工序叫抄纸。

    抄得越多,出来的纸张就越厚。

    李炎抄了三次,基本上将抄里的格都填满才不再抄纸,斜着抄把里面的水流掉。

    拿着这个抄,走到一个台子旁边,然后小心翼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