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7.第 77 章(第1/3页)  全息国宝作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全息国宝作家最新章节!

    中医作为华夏国粹,自然精心保存过大量文献。

    不过早前因为硬盘储存年限问题, 频频转移文件, 难免遇到遗失或者文件损坏问题。

    后来殖民到六大星系,又历经种种动荡, 搁置日久,等好不容易统治稳固,开始复兴古文化,古文字古语言早在上百年的时光变迁与面目全非的新社会面前,变得极为陌生,翻译、研究,再遇到雪上加霜的文献缺漏, 可想其艰难。

    比如眼下。

    坐在讨论帖前面虚拟台上的楼主影像就十分崩溃表示不理解, 哇啦哇啦的语音吵得孟鸳耳膜疼。

    他退出全息模式,调成简化版, 再来一阅。

    前面小黑板似的主楼文字排排涌现。

    楼主:

    【天呐, 汉医这玩意简直无法理解!我看隔壁《厚黑学》翻译内容,感觉咱们黄种华裔的老祖宗都很精明的样子,怎么传统医术这么不靠谱啊!古植物不复存在,那些草药方就不讨论了, 就说说那些医学理论——】

    【先说那个四气是什么鬼?怎么会有人把可食之物分为寒、凉、温、热四性?难道古代医药植物还有体温?还是我理解错误, 其实是要把植物分别加热制冷成不同温度,才煎熬服用?】

    【还有阴阳调和是什么玩意?阴影的阴, 阳光的阳, 我没理解错吧?可人体内怎么还有明暗之分?还调和, 这要怎么调?半明半暗?还是调成灰不溜秋?】

    孟鸳一目十行掠过长篇累牍的内容。

    走向一面面悬浮小板一样的留言。

    大多是附和楼主:

    “我们古学老师说,古代汉医有很多错误理论。”

    “可我看文献,不乏一些古人把中医夸得神乎其神,称为传统文化遗产,古华夏第五大发明,似乎有很多宝贵的药方?”

    “药方?连草药图籍都不见能找到几本,更何况古植物早已不复存在,自然是想怎么吹就怎么吹,谁还能真倒腾出个药丸药汤来验证不成?你看汉医理论都是些不知所云的内容,可以想见,他们的药方都是什么水准了!”

    “嗯,这是门未开化的学术,早在古代,听说汉医就渐渐被与现代医学十分相近的主流西医取代,为了苟延残喘,就攀附西医,走起中西结合的路数,可以说非常社会世俗了。”

    如果与时俱进算“世俗”,那这大概是褒义。

    在孟鸳看来,同属医学,划分中、西阵营打擂台唱戏本就缺乏尊重。华夏是融合性极强的民族,早在很久前便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大至民族,小到流派,皆能同化为己用,更何况医道?

    孟鸳皱眉看完,心里叹息。

    他不是医学专业,对中医不算了解,可作为华夏人,对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还是有些自豪感的。

    不可否认,在治疗身体器官硬件上,西医成果斐然。而中医是讲究调养,似乎更擅长身体软件,流传千百年的穴位经络、针灸推拿、草药配方,无不是文化瑰宝。甚至诸如一些痔疮膏、清凉油、藿香正气液、云南白药、止咳糖浆等“中国神药”在海外盛行一时,都成了都市传说。

    眼下宝珠蒙尘,难免让人有些惆怅。

    其实若能发挥一二,实属造福社会,比起“吃喝玩乐”的作品,影响力更大。

    但是中医与华夏菜系一样,同一道菜在不同地方不同厨师手里是不同味道,中医望闻问切都是经验主义,孟鸳即使有心做点什么,也不敢托大,毕竟这玩意最忌讳一知半解庸医害人。

    而这不是只可意会的武术战术,能用意识化的辅疗创作方式含混带过,一字一药一两的毫厘之差,都要分外慎重。

    且时移世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