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六章 再辩群儒(第1/3页)  冷王独宠:妖娆毒妻不好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擎笑笑问道“那好,我便问你,清谈兴于何时。”

    谢琅回答“兴于魏晋”

    “那么清谈讲述的又是什么?”

    “以庄周思想解释儒道。”

    “那么请问,儒道的思想又是什么?”

    谢琅微微挑唇轻笑回答“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以仁孝治国,讲的是入世,重视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当然这是最直观的。”

    他双手负于身后,看人的眼神专注而认真,声音更是如同翠玉相击,通身的高华气度让周围的一切都甘为陪衬,继而言道“ 儒家的核心乃中庸之道,而中庸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把握阴阳的大智慧,尤其讲变通,而中也代表变通,当一个事物它大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大,当它小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小,当它极端才合理的时候,中就代表极端。 中庸之道,就是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点。而 仁义礼只是安人法,将心比心平衡的方法,中庸才是治世之道。”

    他点头颔首间吐出最后一语。

    周围人皆点头称是,认为同理。

    谢琅说完也看了一晚张擎,示意她继续问。

    张擎笑笑问道“那么请问仁义的讲又是什么?”

    “穷寇莫追是仁,有理让三分是仁,做事共和,共赢一样是仁,此乃小仁。而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仁爱与正义则是大仁。”

    “那么如何解释仁爱与正义。”

    “仁爱者,应广施天下,舍弃生命取其义来扶治天下,不过这该是统治阶级王侯将相应该算计的。”

    张擎笑笑回答道“三郎博达古今,可以依照玄理来解释儒道的仁善与正义,可是  三郎既不是统治阶级,又为何谈仁爱与正义,既然研习了仁爱与正义却不真正去做,那岂不是尚未参透仁爱的真正含义?你在此讨论仁义,可是却不愿学以致用,又不愿意传道授业,而是只在这里空谈风月,那你说的岂不成了空话。”

    周遭一片静寂,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张擎,却没想到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小姑子居然抛出一个这样问题。

    而为之与张擎不远的 谢琅也不过笑笑说道“小姑大可直言继续。”

    “东西两汉以儒典以仁义礼智信来治理天下,所以大汉江山四百年。而如今世人皆崇尚魏晋放荡不羁,又参杂了黄老学说的儒典来洗脑人心,又经历了多少年?从北魏,至东西两晋,刘宋,南齐至南梁六朝却只有三百年。难道这如此浅显的道理需要我再次解释吗?易经之中第一卦,干(读qian)卦中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说人应该效仿天的德行,时刻不停的去修炼自己的德行,像天一样完全平等,无私的去利益天下万物。 而文化,是一个国家前进的车轮,你们口中不谈国事,不谈民生,不谈财务,只谈风月,的确够放荡不羁,可是若有一天北魏大军来袭,你们还指望着你们用玄理把他们大军说退不成?!”

    “你们依照南梁的庇护横行,肆意挥洒中你们心中的被扭曲过的膨胀了的愤世嫉俗却停滞了国家前进的步伐,难道还觉得你们做的对?!”

    谢琅微微一笑答到“想不到我建康城中还有如此忧国忧民大胸襟大视野的小姑,只可惜投胎成了女儿之身,若是投身成了一郎君,必然可以报效朝庭。可是小姑却误解了一些事,我们聚在一起喜谈玄理,只是个人追求不同罢了,好比有嗜酒者,好赌者,爱色者,正所谓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

    其实意思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各不相同,就好像他们的面貌各不相同一样。

    他倒了一杯甜酒,轻轻饮了一口又唱言道“若人人皆有帝王之志向,也有帝王之睿智,无王侯,无将相,无贩夫走卒,那岂不是天下大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