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第1/3页)  大侦探乔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媒体的狂轰滥炸让警方焦头烂额,关于连环杀手的案子,本身就足够引人瞩目,这起案件还不止是普通的连环杀人案,案件本身的一些特征,就太有话题性和破坏性了。

    死者不是出卖色相的站街女,而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是魅力无穷的漂亮金发女郎,更是代表这个时代妇女解放的精英职业女性。

    虽然现在这个年代,还是追求“男女平等”的时代,远没达到强盛的“女权主义”时代,但是其总体力量已经不容低估,这无疑是一个隐讳而敏感的话题,对高层政治人物就更是如此。

    更关键的是,在伦敦这样浮躁而竞争激烈的大都市,死者不是死于酒吧c舞厅等危险场所,而是死于本应属于自己的最后一块净土一安静温暖的家中。

    破案三要素:手段c动机c机会。

    手段,警方只推测出了凶手在现场的那一半,作案动机还毫无头绪,关于机会,虽然锁定了一些嫌疑人,如倒霉的布朗先生,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大都已经被验证为错误的。

    眼看压力越来越大,距离真正破案却还遥遥无期,重压中的纳尔森总警司为了自救,不得不抛出了一副,还远没有真正准备好的救命牌,我死之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他决定立即在伦敦展开大规模抓捕,行动代号是“救赎”,抓捕对象是一个以贩卖女性照片c组织卖淫等手段,进行牟利的跨国犯罪组织。

    乔治前世的历史同期,在相对保守的英国,这也是严重违法行为,而这个世界则打击的更严,几百年以来,大航海时代和殖民时代的相互碰撞,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更加彻底。

    在英国,专门研究大秦帝国法家c兵家思想的人,都能形成很多不同的学派,甚至因为学术思想不同,曾经在报纸上通过专栏,打过激烈的嘴仗,而这种文化融合的影响,只单独针对女性来讲,则是东方更加开放,西方更加保守。

    “救赎”行动的产生和乔治也是有关系的,乔治亨特侦探社能生存壮大,只有警方高层的人脉关系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还要有下九流的消息渠道,比如,如果接受保险公司关于失窃珠宝案的调查,总要知道销赃渠道吧。

    纳尔森总警司也是罗伊夫一夏普俱乐部的会员,与兴趣相投的乔治一亨特和大卫一贝克等人都是好友,于是,在“午夜幽灵”案第三起凶杀发生不久,在一次晚餐后的闲聊中,亨特曾向纳尔森说了一些消息和提出一个假设:

    在英伦各地都有一个活跃的c贩卖女性照片的组织,比如在伦敦,就有很多报摊提供这样的服务:

    花上5个克朗就能买到一个折页,然后将折页上的一些女性名字打勾,并附上地址和相应的现金,邮寄到折页上的指定地址,就可以在不久后,收到装有对应女性照片的包裹。

    亨特当时提出的一个假设是:某位嫉妒的妻子,或者是愤世嫉俗的卫道者,也偶然间得到了这些照片,出于报复或铲除邪恶的目的,开始杀害受害人,至于受害人都是职业女性,其实这并不矛盾,上学时追求刺激,或者生活困难时被迫出卖色相的,也是大有人在。

    这个假设看上去有点牵强,但对还没有任何头绪的警方来讲,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条破案思路,本着宁杀错不放过的态度,纳尔森总督察还是派人进行了秘密调查。

    当然,最后查证的结果表明,贩卖照片的事情,和午夜幽灵之间应该是没有联系的,因为这个犯罪组织要远比想象中庞大,这是一个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庞大跨国犯罪组织。

    比如,所有大街上的报摊,出售的折页是有时效性的,每个星期都有专人进行更换;仅是在伦敦地区,就发现多个洗印和分发照片的窝点;在这个犯罪组织中,有专门的人向国外洗钱,贩卖照片得到的钱,很快就通过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