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一章 创新(第1/4页)  其实我只是想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敬信这回答说新颖也不够新颖,因为毕竟像成为像马云或者其它成功人士那样的人,选择去做销售的的确大有人在。但是像父亲那样的人这样的答案的确不多见。

    所以对于敬信的回答,汪文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有想继续听下去的想法。

    敬信从在座的人眼神当中看到了不解,解释道“其实我比同年龄要幸运一些,从小就没有受过多少苦,从我出生的时候,我的母亲就跟我说日子已经不像五八年那会,饿的实在受不了的时候,要去吃树皮,当时有红薯吃就已经要谢天谢地了。当然说幸运只能说家里的经济条件改善了,毕竟我们也不算是什么大富大贵人家。

    如果要是跟同村大多数人一比较还是有差距的。但是这不影响父母对我所做的一切

    小学那会每天他们让我穿着干干净净去学校,口袋里总是有不多的零钱。这样子就不用看到其他孩子吃东西,自己嘴馋了。中学那会有俩很酷很酷的自行车可以骑了,不用每天来回走7八公里的路从学校到家里,从家里到玩的地方。高中那会,手提电脑还是个奢侈品。大多数人那时候有钱去网吧上网就开心的不得了。我到现在还不理解父母为什么愿意掏出将近一万块钱给自己买了一台。当时的一万真的跟现在的一万没得比。而父母当时唯一的条件就是必须去理发。

    说道这个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一脸懵逼,不理解买电脑跟理发有什么关系,有经验的人会心一笑,好像想到了什么。

    那时候qq已经流行了,qq对话框人物图像可以花钱换衣服换发型装帅了。那时候f4流行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那飘逸的长发。所以那时候留长发是流行趋势,自己并不能免俗。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非主流啊。要是自己以后的孩子那样子,非得打死不可。学校自然也是禁止的,所以家长的工作没少沟通。所以为了有电脑,当时父母提出这样的要求,只能妥协了呗。

    敬信的解释又引来一阵笑声。有这样的经历和没这样的经历肯定想的不一样。没这样经历的比如田欣,就觉得这莫名其妙啊。这好奇怪啊。

    大伙对于敬信的话题越来越感兴趣,继续听着他说着

    “高考的那会,考的不好,处于尴尬的三本线。为什么说是尴尬,因为也就比三本的录取线多了不少,但是比二本又少了一些。

    尴尬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三本的院校大多数是民办的收费高。二本的话就便宜很多了,至少能便宜一半的学费。

    如果读三本的话,一年至少也要二万到三万左右,包括吃的和住的,电脑一万买了,但是如果读三本就要读四年,将近十二万的费用。当时我的母亲已经算是家庭主妇了,我父亲那会的工资也不高,一年也就赚五六万左右。

    如果咬咬牙的话,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不巧的是,那时候家里的钱都投到建房子上面去了。而且也有外债要还。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我母亲让我读四本专科算了,但是我的父亲当时态度非常坚决,一定要让我读三本,就算是在借钱也要读书。

    我记得当时他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那就是他对我妈说的,我多努力一下,多跑跑,业务肯定能上去。实在不行,我在弄个兼职来坐坐。肯定能过去的。这都是原话。

    父母这么说,年龄在那里了,自己也懂事了。填志愿的时候就耍了个小聪明。明明知道当时的分数线是不够sh城市学院的,但是第一志愿还是填了这个学校。所以结果可想而知,肯定是自动降一档,投到了四本院校里。虽然说读的是专科学校,但是我到现在都没有后悔这个决定,尤其是很多的美好回忆都在那所学校度过。听说母校现在已经是本科院校了。

    毕业回家那天,我跟我父亲找了个时间二个人有一次深谈,其中就涉及到这个当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