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零八章 各取所需(第1/2页)  水浒之王者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想到这里杜嘉激动的站起来大喜道:“太好了,实在是太好了,贵家族这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了,但是你们想要从我们梁山这里获得什么呢?王家主尽管提就是,办得到的我一定尽力,办不到的就算想办法我也一定办到。”

    看到杜嘉如此兴奋的样子王家的人虽然面上矜持,但是心中还是非常骄傲的,他们虽然清高傲慢但是本质上还是读书人,自然也有读书人的许多特点,比如对于名声的极度看重,杜嘉的这番话比送他们十万两银子更让他们感到满足。

    王家之呵呵笑道:“杜兄弟果然是爽快人,难得我们聊得如此投缘,就不要如此见外了,老夫痴长你几岁,你若是不嫌弃的话就喊我家之兄好了,我就托大喊你一声贤弟如何?”

    杜嘉痛快道:“那我就高攀了,既然是自己人,家之兄有话但讲无妨。”

    王家之徐徐道:“我们琅琊王家按照祖训其实是不允许加入到朝堂之争中的,只不过现在适逢乱世,如果过于严守戒律的话恐怕国将不国,到时候连这一隅之地都保不住了的话,让我有何颜面去见祖宗于九泉之下?所以我们王家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希望贤弟能够帮我们保住这祖宗香火,我们要求也不高,只要能维持现在的领地就够了。”

    杜嘉想都不想就答应了:“好,我回去之后马上就调一千军马过来,顺便把这琅琊郡原来的防御体系全部翻新升级,此外这里的全部税收我拨七成给王家作为日常用度,不知道家之兄觉得可够?”

    王家在场的众人脸上都露出喜色,现在的朝廷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老百姓税赋的比例也是越来越高,现在基本上都快被抽到朝廷上去了,王家自留的那些土地也仅仅只够他们勉强度日而已,想要发展那是免谈,而且王家子弟依据祖训是绝对不允许经商的,这更让他们是捉襟见肘——就连他们自家的子弟们也不得不开始干活以节省开支了,比如杜嘉他们来的时候遇到的大门外面的扫地的老家人就是王家的人,杜嘉的这番话等于正好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不过王家之自然还要谦逊一番道:“贤弟,这个就没必要了吧,只要三两成也十分够了,你们山寨正在快速发展的时候,那些钱财还是省下来给你们吧。”

    杜嘉果断的摆摆手道:“家之兄千万不要客气,一年区区几万两银子而已,对你们王家的身份来讲已经很是寒酸了,你如果再推辞那就是看不起我了,王家都是世外高人,自然不能把精力浪费在这种商贾赚钱之事上,但是兄弟在这方面还有些办法的,只要我们事业发展顺利的话,每年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两银子都不在话下。”

    杜嘉这话既显示了自己一方的雄厚实力和光辉前景,同时也捧了王家一把,实乃是奉承的最高境界,就像是给人家钱还要让对方不觉得受了你的好处,这才是本事,许多时候有些人给别人钱还给出仇恨来,就是不懂这个道理。

    王家的人更高兴了,同时再看杜嘉的眼光也充满了认同感,显然已经赢得了他们的尊敬,这对一向高傲的王家人来说已经是极为难得之事了,王家之也搓着双手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索性道:“贤弟如此厚爱,我要是再多说那反而显得虚伪了,那我也就把我们这边的安排都和贤弟说一声好了,贤弟看看有没有问题。”

    说完王家之就拿出一本名册开始说起来,这次他打算让他的弟弟王乐之带十余名王家的人作为幕僚直接参与梁山,完全受杜嘉的节制,同时再招募王家的门生好友故吏约五十人,名义上是去游学,其实等于也是帮梁山做事。

    这王乐之也就是三十五六岁的样子,一直醉心于天下大事,见识之高就算在王家也是佼佼者,只是性格有些孤高自负,常以管仲乐毅自比,颇有点当年诸葛亮躬耕南阳的风范,而且至今未婚,全部精力都在做学问和研究大势之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