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八章 放不下枷锁的杨志(第1/2页)  水浒之王者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志端起碗来淡淡道:“杜寨主客气了,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某家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不过是一些钱物而已,丢了也就丢了,没什么了不起的,再说晁盖兄等人当时本可以趁我酒醉之时取我的性命的,已经是手下留情了,道歉之事实不敢当。”

    杜嘉却沉声道:“非也,十万贯财物不过小事一件,但是却让制使无法再一展宏图,只能屈身于绿林之中,在下正为此事道歉的。”

    杨志大惊,手里的酒都泼出来一些,急忙问道:“这,这乃是杨某的心腹之事,从未和别人说起过,嘉少又是如何知晓的?”

    杨志并不清楚杜嘉对他的了解甚至超过他自己,也明白他对于官场是多么的热衷,这倒不是说杨志有多么贪图富贵财物,实在是他背负的包袱实在是太过称重,简单用五个字就可以完全概括——杨令公之孙!

    没错,正是一代名将武侯杨令公,他先效忠于北汉,一个人一把刀就硬生生的挡了宋太祖赵匡胤十多年,让大宋朝的军队始终无法占领北汉,最后也是北汉方面自己蠢,皇帝忌惮杨业父子的势力,下面的奸臣们又受了宋朝的好处,一直对杨家父子是各种排挤,最终成功的把杨家将排挤到了宋朝那边,然后他们也都‘欣然’赴死。

    然后杨业父子又在宋太祖麾下南征北战,东荡西杀,立下了汗马功劳,最让他们名声大噪同时也是悲壮愤慨的则是和辽国的数场大战,当时宋朝统一天下之后就想要和辽国掰一掰手腕,但是却发现根本不是人家对手,高怀德,高怀亮,呼延赞,潘美等名将都纷纷不敌,甚至太祖太宗两代皇帝御驾亲征都是狼狈而会,太祖甚至还一命呜呼。

    其实这倒也不能完全怪宋朝软弱,毕竟北方多猛将,南方多良相,南文北武,整个中国的历代军事史就是一部北方欺负南方的历史,所谓的乱世也就是说北方还没有决出一个霸主出来,而一旦北方统一了马上就会长驱直入一统天下,恢复成治世。

    唯一能够算是例外的恐怕就只有明太祖朱元璋了,他曾经从南向北打下了天下,但是这厚黑至极强硬无双的老头儿一死,被他寄予厚望的皇太孙朱允炆竟然就被身在北方的四儿子燕王朱棣以区区一府之兵给推翻了,而且再次把首都从南京改到了北京,而且大明朝最后还是亡于北方兴起的游牧民族满族——也就是后面的大清朝之手。

    所以宋朝输给辽国也是理所当然之事,这才不得不让杨业父子出马,和一代雄主萧太后以及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两大豪杰连番大战,斗了个不分胜败,让本以为南人软弱不堪一击的辽国上下都是大吃一惊。

    只不过双方在统帅上的差距这时候就显现出来了,杨业毕竟是降将,在宋朝一来没有根基和后台,二来朝廷上下对他们都还有所猜忌,一直都不能尽情的施展拳脚,宋太宗一直都派自己的国丈潘美做杨业的上司好监视和遏制他,但他却忘了潘美自己本就是辽国手下败将,而他和杨家在当年又有怨恨,于公于私都不可能让杨家将立下大功,否则他就要失宠了。

    因此他在最关键的金沙江战役之中故意不发援军,使得杨业父子兵败两狼山,杨令公更是悲愤不已一头撞死在石碑之上,不惜一死以明志,七个儿子也是死的死,出家的出家,最后仅留下了六郎延昭一根独苗而已,辽国上下对于这位对手也是极为尊重,不仅厚葬了他们,萧太后还亲自祭奠,和宋朝的寡恩薄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虽然最后潘美也在多年后失宠被杀,但是无疑也让许多武将心灰意冷,再加上北宋对于武将的猜忌和抑制,导致大宋朝成为历朝历代最软弱的王朝,没有之一,杨家将的事情不可说不重要。

    但是因此杨家将也成了满朝上下尤其是底层军官称赞同情的对象,老百姓们更是如此,他们不敢骂皇帝却把奸臣潘美添油加醋的骂了个狗血淋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