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一章(第1/8页)  若为落白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容若和苏落白搬进东宫不久之后,诡异的安静被一个看似自然的举动所打破。

    最先是内官口诏皇帝龙体欠安无法上朝听政,紧着宫里御医确诊皇帝龙体抱恙,李容若作为太子,苏落白作为太子妃,自当探望,可去了之后,第二天就有圣旨下来,大意是“生老病死人之常态,天子亦不能幸免,朕年老体衰之态,有怠政误国之嫌,特命太子监国理政”。

    如此一来,李容若“自然”过渡为“代皇帝”,本朝太子册封后不到半月便行皇帝事前所未有,此事肯定会引来朝野震动议论纷纷,因为这意味着权力的过渡和利益的重新分割,就拿原本依附皇后和三皇子的官员和宗亲来说,许多人感到迫切不安,内心惶惶,生怕遭到新太子清算。

    因此当李容若站在百官之首的位置上时,依附和反对便势均力敌,正如赞美和诋毁同样多。

    只是这一切在以苏歧和苏弈为代表的文武百官的“支持”下烟消云散,已没有人不知道李容若的太子妃叫做苏落白,而苏落白又出自尚书府,到底是苏家扶持李容若,还是李容若回馈苏氏一族,任何说辞都有,但已无关紧要,因为事实证明,李容若成为太子且代理监国之后,苏歧和苏弈的声望和地位更进一步,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那一人,谁又能说是李容若

    李容若已经发现,表面上他代皇帝之职,实际决断由不得他,就算事情和他息息相关,甚至牵连到苏落白或身边亲近之人。

    一开始只是有些御史之类的小官上书,陈述言明皇族子嗣对朝廷社稷至关重要,指出李容若身为太子,至今无后,且东宫只有太子妃一人,于礼法不合。

    李容若看到这些奏折,往往一笑置之,最多批注“知晓”了事,可这些奏章像是早有共识,数量由少及多,言语由平淡越发激烈,最后乃至指责都纷至沓来,最后演变成似乎百官都在就这件事上书直言,看着堆积在案前如小山似的折子,李容若当然明白这不是巧合。

    他还没有向苏落白提及这件事,而是去问苏歧的意见。

    苏歧答道“百官有理。”

    李容若“”

    苏歧“太子身系社稷,来日登临大极统御四海,后宫岂可无人。”

    李容若“本王有太子妃。”

    苏歧摇头,意思是不够,李容若四下观望,借一步说话道“那是你女儿。”

    苏歧“国之大事,不辨亲疏。”

    李容若点头颔首,明朗道“这里面只有你和苏弈没有上书,看来这是你俩的主意了”

    苏歧摇头,表示否定,“臣若有意,自当直言。”

    李容若皱眉“苏弈呢”

    苏歧“不知。”

    李容若呼了口气“好吧。”

    苏歧“太子宜早做定夺,臣于朝堂多年,深知文官脾性,这件事如没有结果,一定闹得不止不休。”

    李容若笑了一笑,“我要是不肯呢”

    苏歧顿了一顿,“臣与臣女,皆有罪。”

    李容若“你”

    他一句话不但将苏落白牵扯进来,还以罪名要挟,怪不得李容若失态。

    苏歧也不在乎李容若的情绪,这只是他给李容若第一个难题。

    李容若和苏落白搬进东宫不久之后,诡异的安静被一个看似自然的举动所打破。

    最先是内官口诏皇帝龙体欠安无法上朝听政,紧着宫里御医确诊皇帝龙体抱恙,李容若作为太子,苏落白作为太子妃,自当探望,可去了之后,第二天就有圣旨下来,大意是“生老病死人之常态,天子亦不能幸免,朕年老体衰之态,有怠政误国之嫌,特命太子监国理政”。

    如此一来,李容若“自然”过渡为“代皇帝”,本朝太子册封后不到半月便行皇帝事前所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