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二六章 应该已经成仙的道人(第1/3页)  回归之无憾今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已经晚上7点了,黑灯瞎火的,农村的路越来越不好走,幸亏驾驶员是“得道高人”陈健伟,否则的话,无数的陷坑已经让吉普车寸步难行了。

    “应该就是这了。”当跟着感觉走的陈健伟开车进入一个村庄时,看着两侧的茅草房,觉得应该就是这个地方,于是将车开到一个较大的庭院门口,熄火、下车、敲门。

    “小伙子,这么晚了,你有什么事吗?”开门的是个老大爷,凭着“得道高人”的眼力,陈健伟觉得这位老大爷应该是村里德高望重那伙的。

    “大爷,我本来是想去兴岭农场的,开车到这,实在走不了了,您看能不能在您这借宿一夜,我给钱的。”陈健伟脸上堆着亲和的笑容,对老大爷说道。

    不要以为是黑夜就看不着,农村人和城市人最大的不同就是黑夜中的眼力,农村人比城市人强十倍。

    老大爷看看陈健伟,可能觉得这孩子比较人畜无害,再看看门前停的车,确定应是一个城里有钱人的熊孩子,所以倒也毫无戒备地说道:“什么钱不钱的,进来吧。”

    陈健伟从车上取出两瓶酒和一些熟食,拎着进门,一进屋就放在老大爷面前的桌上,笑着说:“大爷哦、这是大娘吧?欧、大哥、大嫂、大侄、大侄女”陈健伟晕头转向地打了一圈招呼,总算与全家人认识了。

    “小陈啊,再来一杯。”老大爷与他的儿子已经与陈健伟喝上了,当然喝的是他家的散酒,陈健伟拿的那两瓶酒是不能喝的,留到过年时再喝。

    不过,熟食倒是摆上了,老大爷的孙子、孙女正在大口的吃呢。他们倒是一口没碰,陈健伟只是偶尔夹两筷子花生米送到嘴里咀嚼着。

    “我说兄弟,你的胆子够大的。”老大爷的小儿子喝了一口酒后说道。

    老大爷有子女好几个,现在跟着他的是小儿子一家,这就是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命根子的华夏传统风俗。

    “这不是要过年了吗,朋友们的父母老人那总得去拜个年吧,可不能空着手去啊。

    有人告诉我,兴岭林场的人参挺好的,我就想买一些。这不脑袋一热,开车就来了。没想到这么远,如不是大爷收留我,这一晚,我可能就冻死在外面了。”陈健伟真假参半地说道。

    “呵、想买人参,你还用到林场去?好人参都在我们这呢,说吧,要多少?”老大爷一听,觉得财神来了,当然不会放走了。

    “这样吧,我信得过大爷,只要是上等的人参我都要,价钱就由大爷定吧。”陈健伟的一句话顿时让老大爷全家人都高兴起来。

    在老大娘和儿媳带着两个吃饱喝足的孩子进屋睡觉后,三个人还在喝着。

    “对啦,大爷,去年兴岭一场大火,你们还能有多少人参啊?”陈健伟说话时的舌头有点大。

    “可不是吗,那场大火让我们损失也不小,好在这些年我们还有一些存货,你知道,人参是越老越好的。”小儿子也大着舌头说,现在陈健伟知道他叫郎小军。

    “大火后,国家给救济了吧?”陈健伟的舌头越来越大。

    “可不是,没有国家救济,我们连这个冬都过不去,还是政府好啊。”老大爷的舌头也不直了。

    “我看大爷光感激政府了,不是还有一个大师祈雨救的火吗?”陈健伟顺藤摸瓜。“

    “切,什么大师,就一个混子,这么大岁数还整天东跑西颠的,不种地、不上山,还想挣大钱?连老婆、孩子都跑了。”郎小军不屑地说道。

    “呃、你这么说,好像这个大师是你们这个村的?

    我听说,一般的村都是姓一个姓的多,你姓郎,他姓辛,你们村还有辛姓一族啊?”陈健伟继续探话。

    “我们这个村有好几个姓呢,不过没有姓辛的,那家伙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