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六章 君不似君臣不似臣花样作死三百年(第1/3页)  跑偏的1618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黄克瓒这个糟老头子坏的很呐,明面上看他毫不犹豫地对皇帝提出方从哲可杀,家产可以籍没的建议,似乎这是对顾子轩背后勋贵的屈服和对文官集团的背叛,但实际上这个建议完全体现了他资深政客的素质。

    做为刑部尚书,在眼前关键的时间节点,他提出的所谓建议十有八九便是最后的执行方案,他之所以提出斩立决的建议,便是因为他看透了目前的局势。

    皇帝处于暴怒之下,如果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比如抄家流放三千里之类的和稀泥办法,反而会激怒皇帝下更重的手,比如剥皮实草之类的选择。

    大明是一个奇葩的王朝,好多封建社会习以为常的规矩,在老朱家坐江山的时候全然无用,比如刑不上大夫之类的讲究朱家天子全然不予理睬。

    相比前宋不杀士大夫的优渥待遇,朱明王朝的读书人虽然和老百姓比起来天上地下,享受着堪称另一个高级人种的待遇,但在朱家皇帝面前依然狗屁都不是。

    遇上脾气好的皇帝还好,比如宣宗、仁宗、孝宗这样的明君,待遇都快赶上前宋了。

    若是摊上个脾气不好心理阴暗的皇帝,比如太祖、世宗这样的,管你啥名臣、干臣,丞相还是小吏,只要碰到皇帝的底线那就一概杀了干净,李善长、刘伯温、夏言,这些人可都是大名鼎鼎的干臣能臣,惹怒了皇帝都是一刀咔嚓了事。

    大明朝的臣子们都看淡了,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坐上了三公九卿便滋生金刚不坏的错觉,大明的丞相首辅死了也不是一个两个,如果今天多了一个方从哲,那也不是什么开先河的举动。

    有名一代给人的画风便是任性,无比的任性,以儒家的传统观点来看,君不似君臣不似臣,文臣可以无比凶悍,揍特务揍勋贵上朝时间聚众斗殴。

    皇帝可以斯文全无,不顾昏君的骂名可以把大臣脱了裤子当众打屁股,甚至把官员剥了人皮挂旗杆,公然施行国家恐怖主义,这是绝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举动。

    如此作死的王朝竟然能够稳坐江山三百年,他的底气何在?

    很明显这不是梁静茹给了老朱家皇帝们勇气,而是因为他们老朱家有作死的本钱。

    自古得国之正者,无有出朱明之右!

    华夏道童延续数千年第一次沉底沉沦于蒙元,是一个叫做朱重八的放牛娃重拾山河还华夏民族一个朗朗乾坤,这份天高地厚的功劳,都被所有淳朴的百姓们牢牢记着。

    后世有一些无耻的专家和键盘侠,他们共同编造传播了一个流传深远的谎言,他们声称百姓都是愚昧而又多变的,只要能够填饱肚子活下去,他们不会在乎谁坐江山谁封侯,即便是异族也不会在乎的。

    这些无耻的东西,他们全然忘记华夏先民的普通百姓们的一次次血泪抗争,从古到今,那些吃不饱肚子的华夏先祖们,在一次又一次民族道童的危亡面前,哪怕是饿着肚子穿着树皮拿着棍棒,也要跟异族的败类们抗争到底。

    所以我们的民族才有了北府军,有了宁愿冒着下一次难产不能活命也要摔头胎的蒙元南人百姓,有了崖山投海的十万军民,有了扬州城下宁死不剃发的柔弱百姓,有了饿着肚子穿着蓑衣也要把日寇赶出国土的川军将士……

    华夏先民从来便将守护道统的传统看得比生命还重,经历了蒙元失而复得的道统,百姓们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天下,他们对大明的拥护亦是后人不可想象的。

    有了这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民心基础,大明的君臣们,公道得说更多的还是皇帝花样作死的举动远超从前的朝代,要换其他的王朝这么玩儿,早他娘的亡了十七八回了。

    皇帝有了不死金身,当官的可就当了倒血霉了,具体感受,可以采访此时此刻的方从哲同志。

    万历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